专栏名称: 温州都市报
新闻有温度,生活有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人物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昨天  
杭州日报  ·  痛心!一代传奇,因病逝世 ·  3 天前  
杭州日报  ·  刚刚确认:杭州持续3天! ·  3 天前  
大皖新闻  ·  中国飞行时间最长的女机长,洪连珍逝世 ·  4 天前  
钱江晚报  ·  突发意外,女演员摔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州都市报

把双胞胎儿女都培养成博士的校长爸爸分享育儿秘诀,温州家长和老师马上“交作业”

温州都市报  · 公众号  ·  · 2025-01-10 09:30

正文

近日,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首批讲座专家陈钱林受温州市教育局邀请,来到温州市“家校共育·大家有约”系列公益讲坛,为温州的家长和师生带来题为“家校协同,培育孩子健全人格”的讲座。


一场大咖讲座

“教育就是点燃,就是唤醒”

陈钱林是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他将儿女皆培养成博士。 儿子陈杲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现已成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引发学术界极大关注的数学家。 女儿16岁时考取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

儿女的成长与陈钱林的家庭教育观密不可分,其核心思想是三个关键词:自律素养、自学素养、自立素养。

自律——就是抓习惯。让孩子明白道理,把自己管起来,他提及了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四个维度。“孩子要学会自主管理作息时间,自主探究阅读,自由表达等”。

自学——先是学习习惯,再是自学能力。在他看来,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缺乏宏观引领,容易走弯路。微观上要自学,能让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培养习惯、激发动力和内驱力,提供个性化帮助尤为重要。

自立——就是独立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内心精神世界。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学习成绩迅速滑坡,大多数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内心精神世界不强大,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陈钱林认为,从小就要树立孩子远大志向、培养耐挫力,引领精神成长。“唤醒”和“点燃”是陈钱林口中的高频词。他认为,孩子内心会有梦想,初中高中都是有梦想爱做梦的年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梦想,让他“把自己内心那通火烧起来”。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点燃,教育就是唤醒。很多人认为这是空话,实际上不是的,点燃就是把他内心构建得非常强大。”陈钱林说,教育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不要太在意是否圆梦。

关于家校协同,陈钱林打了一个比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飞机的两翼,需要携手并进。他希望“家”和“校”能够相互尊重,扬长补短。

一点学习感受

“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自然人”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吴清影爸爸: 聆听了陈钱林老师的讲课,心中感慨万千,最近几年也听了一些教育专家的讲课,其实教育没有那么复杂,难以捉摸,往往是大道至简。 归纳起来以下几点感受:

一、培育健全的人格。不管孩子未来如何发展,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一定会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和未来!

二、家长要学会持之以恒。教育没有捷径,更不能一蹴而就。孩子的学习成长是漫长的过程,同样,家长的教育和陪伴也是漫长的,也会有波折和低潮,但难得是坚守初心。

三、对孩子顺“其”自然。这里的顺其自然,更多是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积极关注和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独特性,顺应孩子的优势去做引导和培育。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当做任务下达给孩子去完成。

温州市南浦小学钱钰晨爸爸: 通过借鉴陈钱林老师的教育理念,我在家庭中注重规则制定、榜样作用和个性化成长,陪伴孩子探索兴趣、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人格。家庭教育是一场以爱与坚持为核心的修行,只要家教对了,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

温州市建设小学叶子安爸爸: 陈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心底所认同的。首先是注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其次用心培养自律、自立、自学等优良品质,辅以具体各种学习方式方法,实现了识玉、琢玉、护玉全流程操作。

一本教育专著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独立的宇宙”

《看见孩子的宇宙》是陈钱林研究儿童教育40年的著作,“孩子需要有一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他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时空。 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独立的宇宙。

在书中,他认为,作息时间自主管理、自信说话、自由阅读、自主探究等习惯最重要,并介绍用家规和评价引导自律的方法。他阐述了其独创的拓展学习、探究学习、超前学习等自学方法。他深入解读什么是健全人格,并介绍激发内驱力、引导自立的方法。

一篇心得体会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你说呢?’”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教师陈璞:

陈校长精准地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自律、自学与自立,这也为我们教师开展家校共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自律培养方面,陈校长深入剖析了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对孩子成长的关键作用。我们教师在学校也应注重引导,与家长配合,适当放手,给予孩子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锻炼中学会自我管理 。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你说呢?”这短短的三个字,却有莫大的魔力,他鼓励孩子主动思考、表达想法,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性。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主思考,积极探寻答案。每个孩子都喜欢自己说了算,我们把主动权给他们,在过程中引导他们去更好地探索答案,这不更有效地启迪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谈及自学能力的培养,陈校长提出“习惯、动力、方法”六字方针。他建议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和作息习惯,给予丰富的自主阅读、探究和学艺机会,鼓励孩子自主完成作业。这同样适用于学校教育,我们教师也应和家长一起注重培养学生这些习惯,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提升。

此次讲座令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这些理念融入与家长的沟通合作以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温都记者 夏忠信

编辑:华晓夏

校对:郑凌

审核:王蓓

监制:卢俊敏

 ▊ 广告投放电话:0577-88825925

 ▊ 新闻报料电话:0577-88868886

大家都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