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野球帝
专注野路子实战训练,要的就是接地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麻六记的麻烦有多大? ·  昨天  
十点读书  ·  成熟女人,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  昨天  
十点读书  ·  内心强大的女人,允许一切发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野球帝

20年了!我们终于赢美国了...

野球帝  · 公众号  ·  · 2024-07-30 11:13

正文


奥运会期间,习惯了熬夜。

今天早上醒来,收到了老父亲的一条消息:“看女排比赛了吗?真精彩!”

“20年了,终于在奥运会上赢美国了!”

我:“熬夜看了,真的精彩!”

父亲其实很少关心体育,他甚至都没看过詹姆斯、库里这些人的完整的篮球比赛。

但对于中国女排,一直都有特殊的情感。

2024,是老父亲看女排的第40年,也是我“入坑”女排的第20年。

今天,不想歌颂昨晚这一场球的胜利,而是更想通过我和父亲的真实看球经历,再一次告诉年轻的球迷朋友们,为什么女排赢这一场小组赛,会引发那么大的轰动?

真的 很多项目夺金都带劲. ..

并且,聊一聊什么是咱们老挂在嘴边的女排精神?

我第一次看中国女排 比赛,是在2004年

准确来说,我当时看的是回放。

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0-2落后的情况下完成了大逆转,3-2夺冠。

我是白天和家人们一起看的录播。

身旁的大人们都在吹这场球有多牛逼,当时我不懂,也体会和感受不到。

模糊的记忆里,有两大点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

一、最后一球落地,双方队员都哭了。有一俄罗斯大高个的眼泪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她叫 加莫娃。

二、冯坤、赵蕊蕊、刘亚男、周苏红等一批球员走进我的视线,当然了,还有笑眯眯的亲和力极强的陈忠和教练。

2004年除了刘翔夺冠,最轰动的一枚金牌,恐怕就是中国女排了吧。

从那一天起,我就开始听父辈们讲很多中国女排的故事。

比如, “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拼命三郎陈招娣”...

父亲第一次看奥运会 是在 19 8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 奥运大家庭的 第一届 赛事,在洛杉矶。

据说,是村里的人,围在生产队里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看的。

中国女排打败了以海曼为代表的美国队,拿到了一块宝贵的奥运金牌。

但事实上,从1981年东京世界杯之后,中国女排就开始了传奇一般的封神之路,5连冠震惊世界。

女排,成了中国人精神的象征,渗透到各行各业中。

那时候的体育,真的不仅仅是体育。

像我父亲一样,走过那段岁月的人们都记得,刚刚经历了十年动荡,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当全民迷茫的时候,中国女排如灯塔一般闪耀在人们心中。

当时,“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处可见。

一个个冠军,激励了刚打开大门的中国人,勇敢走向世界。当时,人民日报的评论,是这么写的,分量太重了:

“用中国女排的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为何中国女排那么特别?一面旗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不再需要一场体育比赛的胜利来证明国家的崛起和强大,神州飞天、蛟龙潜海、北斗长明。

帝哥也常说这样的一句话:“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能正确地看待输赢,看待体育。”

还记得,2008年那会儿,在美国队担任主教练的郎平指导,带领球队击败了中国女排,当时被骂惨了,甚至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到了2024年,相信大伙也能更正确去看体育这些事了,很多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还记得前几年,关于 女排的电影,《夺冠》么?

郎平指导的分享:

“曾经一位外国记者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排球比赛的输赢呢?”

“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的价值。”

今天,通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