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Yestone.com 版权图片库
人对时间长度的感受主要受什么影响?
心理学中常用的模型称为内部时钟模型(internal clock model),简单来说该模型认为我们知觉时间主要依靠2个部件,一个pacemaker(起搏器)和一个counter/accumulator(计数器/累加器),起搏器主要负责发射脉冲(就像是我们内心自带的一个虚拟钟摆),而计数器则负责数脉冲的个数(可以想象为知觉系统中的虚拟计数器),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帮助我们来计算时间了,时间 = 脉冲数 X 脉冲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将脉冲时间知觉为固定的。
举例说一下两种影响知觉时间的因素——注意分配和情绪唤起。
1)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大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似乎一下子就到中场了,相反如果是一场很沉闷的比赛,大家会觉得如坐针毡,恨不得快点完场。同样时间,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呢?就是因为第一次你的注意力被分成了两块,一块负责看球,另一块负责计时,而第二次你的注意大部分被用在了计时上;这就对计数器有了影响了,第一种情况下,由于注意被占用了,因此计数器数的脉冲数会减少,就导致了大家对时间的低估。
2)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把你的手放在冰水里,或者在火上烤一分钟,你会觉得这一分钟似乎比10分钟还长,而引起这种错误时间估计的原因就是唤起了,放在冰水或者火上会引起较高的情绪唤起,也就导致了知觉系统中的脉冲发射速度加快,因此计数器累加的脉冲数也会增加,从而高估了时间。
除了wiki上提到的对time perception(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外,再分享一个有意思的研究 BY Lu, A., Mo, L., & Hodges, B. H. (2011). The weight of time: Affordances for an integrated magnitude syste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37, 1855-1866.
曾经有人发现当把数字(1-9)与时间知觉对应时,同一段时间,如果通过较大数字(9)呈现,与通过较小数字(1)相比,被试会将其知觉为更长。也就是说,同样在屏幕上出现5秒的“9”和5秒的“1”,人们往往会觉得前者经历的时间更长,这一现象被称为“larger seems longer” effect。
这篇文章则进一步深化了前人的研究,不但通过数字还通过单位来考察他们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使用的是小单位(如:克),被试对时间知觉没有出现前人研究中发现的数字与时间的对应;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使用的是大单位(如:千克),被试则会出现前人发现的效应。
回到你的疑问,你觉得初中的时间过得很长,大学的时间却很短,在上面提到的网页中也有一定的解释——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会越来越感觉到时间飞逝,同时也会导致个体更容易低估时间。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the passing of time tends to speed up with increasing age in humans. This often causes people to increasingly underestimate a given interval of time as they age.)或者用上文attention的解释,初中你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数着日子想长大上了,而到了大学你就有其他的分心刺激了,导致你对时间低估了。
感觉这题就是为我们课题组准备的——研究时间心理学的。
在上面答案里, @张昕 老师已经讲到了内部时钟模型,我就接着这个来说顺便做一点拓展。
实际上,心理学家对人们如何感知时间的理论模型还存在争议。大致看来是有三类,生物取向、认知取向和综合取向。
生物取向的模型认为我们都有身体内部的计时装置,用以监测时间的流逝。它强调的是个体内部对时间的感知,关注的是内部变量,比如年龄、性别等;
认知取向的模型则认为根本没必要专门搞出一个装置,只需要现有的关于注意、记忆的理论就可以解释对时间感知的现象,所谓的时间感知就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建构和加工。它关注的是是个体外部刺激的因素。
为了调和上述两种取向,研究者就提出了综合取向模型。其中,注意闸门理论(attention gate theory)就是一个集大成者!这个理论保留了原有生物取向模型中的节律器,计时器等内部装置,还引入了注意闸门,计时器开关,工作记忆等认知成分。可以说,这一理论是内外兼修!
与传统的时钟模型不同的是,节拍器发出的信号并非都可以被完整的接收。信号由节拍器发出后,要通过闸门(gate)才能进入累加器。这一理论认为个体的注意资源会被区分为指向非时间信息的和指向时间信息的。
闸门受到注意的控制。当把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时间信息时,闸门开放越大,自然越多的信号可以通过;反之,当个体把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给非时间信息的时候,分配给时间信息的就会相应减少,闸门开放越小,也就只有更少的信号通过。在闸门之后还有一个开关(switch),遵循“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首先,当个体觉察到开始信号后,开关处于打开状态,信号通过,以往的累加信号清空,记录新的时间信息;当个体觉察到停止信号后,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信号无法通过,累加器中记录的信号则会转入短时记忆,成为主观时间(林苗和钱秀莹,2012)。
注意的作用
我们把对外界的信息会区分为注意时间的和注意非时间的,如果注意用在时间信息上,你就会觉得度日如年;反之,如果把注意用在非时间信息上,你就觉得时光飞逝。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看电影的时候,被精彩剧情所吸引,根本无暇顾及时间在走。再比如, 积极心理学家希斯赞特米哈伊指出个体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也就是达到了所谓“心流”状态。
情绪的作用
俗话说,“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句话所言不虚。 Angrilu, Cherubini, & Pavese, (1997)给被试观看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图片,然后请他们来评定时间长短。结果发现被试在面对消极情绪图片时知觉到的时距比积极图片更长。而且,由于我们对情绪信息的加工是无意识的,因此,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也是无意识的 (Yamada & Kawabe, 2011) 。
不过,这里要插一句。以上关于情绪的研究都是基于视觉的。心理学家就很好奇,带有情绪色彩的听觉刺激会如何影响时间知觉呢?研究发现,音乐信息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并不受到效价的调节——只与有无音乐有关(Droit-Volet et al., 2010)。研究者采用二分法的研究范式发现,无论给被试呈现的是愉快的音乐还是悲伤的音乐都会让个体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但是效价的差异却不存在。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情绪以外,还有一些复合情绪目前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比如 Rudd(2012)的研究就发现,敬畏这种情绪会扩大个体的时间感知,会觉得时间更充裕。
颜色的作用
颜色也会对我们的时间知觉产生影响!不过,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结果还不一致。从 Semts(1969)到 Shi & Huang(2017),大家的结果也都有差异。有的研究发现,红色会加速时间知觉,而有的研究则发现红色会减慢时间知觉;甚至还有的发现,红色与其他颜色相比不会造成差异影响。
再说一点题外话
关于时间心理学,其实最早从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中就有这一概念。 他认为,时间知觉就是对似是而非的现在的一种觉察。这种觉察可以持续几秒;然而,一旦超过觉察的时间上限,“知觉”就不在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心理活动(Block & Zakay, 2001) 。
这里所谓的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就是时间估计(time estimation)。实际上,时间知觉和时间估计究竟怎么区分,学界也存在争议,大多数研究者也都是混用的。这里我也不细说了,意义不大。
贴一个时间心理学的哈佛课程表吧~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知乎原作者
未经作者授权同意,禁止转载
你见过哪些过分的地图炮?
高铁车厢里一个人旁若无人的打电话,声音很响,说的是德语。
「这么没素质,一定是东北人。」
一位瑞士旅客报怨道。
知友:王捷
配图:《帝国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