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哪吒2中的信息量太大了 1、土拨鼠并未杀人 ... ·  16 小时前  
历史大学堂  ·  公元633年,程咬金大胜归来,李世民没啥可赏 ... ·  21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秦始皇叫嬴政,为什么中国姓嬴的几乎没有?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红枣书友会】跟徐文兵老师学梦境与身体关系, ... ·  3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在时空交汇中带你走进敦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曹植绿了曹丕吗?没有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8-03 15:4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曹植绿了曹丕吗?
——曹植: 我没有。
都是唐朝人瞎编的。

曹丕的甄夫人一出场就是一个话题人物。不管是不是真的,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言,和罗贯中后来添油加醋的情节差不多,据说曹操本来也是想把甄宓纳为己有,但是曹丕抢先一步,老曹也就不好意思跟自己儿子抢老婆,毕竟自己已经有很多了。


这种八卦绯闻,曹操父子原本是不太在乎的。 出身宦官家庭的曹操,在汉末士大夫集团的斗争中摸爬滚打出来,深谙士人的行事规则,并且颇为不屑,真正能在乱世中立身的是还是他曹氏的实用主义原则。所以曹氏父子三代,娶老婆都不讲究什么门当户对,只要好看就拉倒。曹操自己的老婆是商女出身,儿子孙子后来的郭皇后、毛皇后也不是出身高门,甄后反而是出身比较高贵的一个,但是显然曹丕娶她完全是因为美貌,和“唯才是举”的选人标准一样 ,唯色是娶是曹氏一门所遵循的简单原则

铜雀台


但是曹丕娶甄夫人的时候还是闹了一些不愉快 。汉末名士,建安七子之首的 孔融 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武王灭商,把妲己赐给了周公。

孔融是孔子的后裔,以少年天才的身份出道,深受当时的士大夫领袖李膺赏识。当年孔融六岁时第一次拜访李膺,跟门房说,我和李君有通家之好,得以被接见,李膺发现并不认识这个小孩,孔融从容达到,当年我家先祖孔夫子曾经问学于君家先祖老子。这个回答不但把李膺捧得很高,把自己捧得更高。然后其中有一人KY 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孩子时候聪明,长大可就不一定,孔融应声答道:君小时必定了了,一座皆赞叹。就这样,孔融稳稳地在汉末名士圈中站稳了脚跟。所以,尽管孔融的政治立场跟曹操截然相对,但是曹操还是以安抚为主,不太敢得罪他。当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融这个小孩儿从小就有个毛病,嘴有点贫。


聪明如曹操,接到他的信之后,还以为孔融作为一个正经学者,跟他谈什么历史哲学,于是出于同为知识分子的谦虚,很认真地回复孔融,请教他妲己这是个什么典故。孔融回道:没有啥典故,我看了下时事新闻,想当然耳。孔融这是把妲己比甄妃,拿武王周公讽刺曹操曹丕,因为谁都知道以当时的局势,不好直说曹丞相是武王啦——不带这么着埋汰人的。曹操之前就各种被孔融怼,不停积攒怒气值,终于到有一天忍无可忍新账旧账一起算,把孔融搞死了。 至于后世流传的,暗恋嫂夫人的伤心人曹植,并没有什么史料记载他对哥哥的婚姻有什么意见。

但是有意思的是,曹丕似乎对这件事也不是很记恨。 作为孔融粉丝团中的一员,他在孔融死后,他老爹死后,花重金收集孔融的作品,为他精心编了全集,然后在自己的文章里大力吹捧孔融的文风,硬生生把这个出身年龄都跟自己相差很多的孔大爷拉扯进“建安七子”的小团体里。这七个人里除了孔融,其余六个都是曹丕引以为知交的小伙伴。在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曹丕最大的快乐就是和这些小伙伴们通宵达旦地轰趴,喝酒吃肉,打牌射箭,谈天说地,弹琴写诗,当然,这其中也有他的同胞弟弟曹植。 这种幸福的时光,直到曹丕做稳了世子的位子,做到了皇帝,也时常怀念。

曹丕的性格中有极其细腻敏感的一面。这可能和他少年经历有关,曹丕出生的时候,黄巾之乱愈演愈烈,曹操为了让儿子自保,曹丕五岁时就被督促学习骑马射箭,十几岁的时候,他跟着曹操在军中经历了张绣降而复叛的事故,亲眼目睹一个亲哥一个堂哥在自己面前被杀死,曹丕侥幸得以逃脱。建安二十三年,曹丕的小伙伴们又一个接一个死于一场瘟疫,他的文学轰趴就再也没有举办过了。仅仅从文学作品中看,曹丕对生命的理解要比他的弟弟,被后世疯狂追捧的曹植要深刻得多。

南朝的大诗人谢灵运评价曹植“公子不谙世事”,曹植或许更富有激情和天才,他的诗歌纯粹而善良,但身为曹操长子的曹丕,在很长一段时间活在焦虑中。曹操在继承人问题上有意或无意的摇摆不定,使得兄弟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当曹丕最终继位的时候,他向弟弟展现出了帝王的残酷决断, 不谙世事的曹植一瞬间被老哥教会了如何做人

曹植还是“公子”的时候,每天也过着开宴会的快乐生活,他心态比曹丕好,很少在当时的诗作中发出像曹丕一样:“乐往哀来,怆然伤怀”的感慨。但是他爹一死,曹植的生活就跌入了谷底。曹丕经常把曹植从一个贫困县搬到另一个贫困县,以此防止他培养起自己的势力。

曹植是一个生性爱热闹的人,失去了权力他可能并不那么在乎,可是他的朋友统统被杀,被迫搬离繁华的京城,被禁锢在穷乡僻壤,曹丕觉得他是在做必要的事情,剪去弟弟的羽翼,可是从曹植的一生看来,他恐怕并没有谋逆的心思,只有孤独和被抛弃的委屈。

曹植的名作《洛神赋》就创作于这一时期,他回京城复命的时候。这篇文章因为十分华丽凄婉,被后世视为典范,成为了中古文学偶像曹植的代表作,被昭明太子收进了《文选》里。

到了唐代,注释《文选》的名家 李善 拿起笔给大家讲了一个凄美的“初恋那点小事”。


据说曹植一直暗恋甄夫人的,那年身为东阿王的他回洛阳,已经物是人为,自己钟爱又不得不割舍的女神已经成了哥哥的蚊子血,只剩香魂一缕。文帝知道弟弟的心思,在宴会上向曹植展示了甄妃故物——一个枕头,睹物思人的曹植痛哭流涕,文帝也忽然怀念起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十分伤感,就将枕头送给了曹植。曹植从京城回封地的路上,夜宿洛水滨,枕着女神的枕头,那晚梦见了女神真的成了女神,于是写下了这篇赋。

可惜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九成是假的,还有一成只当祭奠历代少男心中逝去的青春了。

因为这条文献材料是直到唐朝才忽然冒出来的传说,而骚气满满的唐朝人,最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就是编排各种传奇小说。唐朝人尤其对爱情故事怀有吃瓜心态般的期待。强拉CP的事情,可并不是现代腐女才做得出的。

曹植作为全体唐朝人心中的白月光诗人,就连李善这样号称行走的图书馆的大学者都热切的希望他能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哪怕结局不太好的也可以。


但是热爱听爱情故事的唐朝人越编越像,曹植感甄的故事就越来越家喻户晓,到了晚唐,大诗人深情的李商隐写到:“贾氏窥帘韩掾少,甄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真是即香艳丽又哀婉,客观上引得了无数强行CP粉,曹丕绿了,这个梗就越做越实。


不过以放达不羁著称的曹丕真的会在乎吗? 似乎也不一定。 据说他曾经把老爹后宫中所有美艳少妇全部收归己有,虽然是条受争议的史料,但是爹爹绿完哥哥绿,曹家的八卦也是很刺激了。

另一条正史史料是说,曹丕遗嘱,自己死后,后宫没生孩子的宫女嫔妃悉数可以出宫嫁人。大历史学家吕思勉对曹丕这种行为大加赞赏:吕先生熟读史书,他认为中国上古时代对老婆改嫁这种事情根本不在意,曹丕饱读诗书,与当时那些俗儒果然境界不同。

但是我很怀疑曹丕是不是在致敬上古,于他而言,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是虚假的,快乐都是短暂的,没有不死之人,也没有不亡之国。 既然如此,一时爱过了,也就罢了。即无需付出太多真情,也不必修饰行为迎合礼法, 曹丕的很多做为大概都和这样悲观的世界观相关,说起来,虽身为帝王,也不过是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一个孤独的灵魂罢了。


上一期: 汉朝版《婚姻与家庭》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