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仅27岁的男演员梁祐诚因中枢神经感染于医院不幸离世。据知情人透露,起初他以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病情迅速恶化。
北京协和医院的科普文章指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包括发烧、头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或精神状态改变等。这些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极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无独有偶,湖南的谭女士这个春节也过得惊心动魄。
2月5日,谭女士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回忆说,除夕那天,她与家人回乡下过年,在镇上赶集时,感觉身体非常难受,口干、发热、两侧太阳穴间歇性疼痛,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她以为是生理期临近,以往也有类似症状,便没有太过在意,选择回家休息。
然而,回家后的谭女士不仅症状没有减轻,甚至话都说不出来。家人用手抚其额头,感觉有点烫,便立即将她送到乡镇卫生院。医生第一时间怀疑是甲流,马上安排了体温测量和抽血检查。结果显示,谭女士并未感染甲流,但体温高达39.5摄氏度,白细胞值异常偏高。经过三天诊治,谭女士终于转危为安。
从梁祐诚的遗憾离世,到谭女士的惊险经历,不难看出,不少疾病的初始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极易混淆,从而影响患者的判断,耽误治疗,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如今正值流感高发时期,同样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的流感,人们究竟该如何精准识别,又该采取哪些有效预防措施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医生曾表示:“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本质区别。许多人误以为流感只是一种较重的感冒,
但实际上,流感病毒的危害远超普通感冒,它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多器官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流感,学名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罗红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介绍,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堪称“变形大师”,通过表面蛋白的组合变化不断产生新的亚型,致使人类免疫系统难以建立持久有效的防御,“这也是每年都需要接种新疫苗的原因”。
Photo by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且传播速度极快。流感患者一个喷嚏可喷射出近100万病毒颗粒,产生的飞沫能在1米内直接传播,含有病毒的飞沫核可悬浮在空气中2小时,病毒在被污染物体表面能存活长达48小时,这使得流感极易在人群中扩散。
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斯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根据全省医疗机构疾病诊疗情况统计结果及全省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哨点医院和乡镇医疗机构症状监测,近期呼吸道疾病就诊量增加较快,流感样病例占比显著上升,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在30%以上。
据专家团队预计,湖南省流感疫情将可能于1月底至2月上中旬达到流行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3月份降至常规水平。
“自1月流感爆发以来,因患甲流引发重症进入ICU救治的有近30例,且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的基础疾病。”罗红告诉记者,确诊甲流后,及时用药治疗和控制一般不会发展为重症。
“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典型流感症状呈现‘急进式’特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卢向阳博士指出,流感患者发病后
2-4小时内体温可飙升至39℃以上,还伴随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特别是腰背和下肢)、显著乏力。这与普通感冒的渐进性发病(1-3天发展)、局部症状为主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对大众来说,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去医院进行病原检测。”
“流感发病的黄金救治时间往往在48小时内。”
卢向阳提醒,一旦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呼吸困难或嘴唇发紫,甚至是胸痛咯血、意识模糊、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等,这些征象可能预示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黄金救治时间在48小时内。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感染流感后,可使
用
奥司他韦
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缩短病程,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规范用药可能引发耐药性。
玛巴洛沙韦
是近期较热门的药物,因全病程只需使用一次广受关注。需要注意的是,
抗生素(常说的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等)对流感病毒完全无效,滥用可能加重病情。
总之,涉及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使用请前往医院就诊,咨询临床医生。
“关于流感还存在一些常见误区。”卢向阳举例说,比如得了流感会免疫、症状消失就没有传染性、冷空气导致流感等,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流感病毒变异快,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成人发病后5-7天、儿童10天内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冬季流感高发主要是因为人群聚集和空气干燥利于病毒传播,与气温并无直接关系。
同时,每年10-11月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关键,
疫苗保护效力可达40%~60%。
我国目前提供三价和四价疫苗,覆盖当年预测的主要流行毒株。日常防护要做到“三位一体”,即正确佩戴口罩,勤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清洁、保持室内通风并定期消毒。
卢向阳还建议,每个家庭可常备体温计、血氧仪、N95口罩、口服补液盐、75%酒精湿巾、含氯消毒片以及布洛芬等退热药。
1.要保证每日1500-2000ml水分摄入
2.要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
3.要维持易消化高蛋白饮食
4.不要捂汗退烧(可能加重脱水)
5.不要随意使用激素类药物
6.不要带病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