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柞水木耳上央视了!点赞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0-21 10:30

正文





10月1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让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聚焦陕西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探索成果。柞水木耳精彩亮相。
栏目中提到:
今天的“深改开新局”,我们聚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了全国12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陕西省商洛市是试点地区之一,他们的改革成效如何呢?
在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的智能木耳大棚,春季木耳已经收获,现在乡亲们在忙着挂秋季木耳菌包。
木耳是柞水县主导的特色生态产品。金米村曾经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他们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2023年,金米村种植木耳600万袋,产量25万余公斤,产值2000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
健全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如何经营开发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也是关键。柞水县的生态资源禀赋适合木耳生长,但以前种植木耳规模小、产量低。近年来,柞水县找准生态产品优势,大力发展木耳特色产业,打造“柞水木耳”公用品牌,累计建成像金米村这样的木耳专业村65个、种植基地91个,木耳种植规模突破1亿袋。还引进木耳龙头企业13家,开发木耳预制菜、木耳精酿啤酒等精深加工产品22类99种,不断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综合产值超过50亿元。
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副县长 王宁:
柞水木耳先后认证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4个,通过提升“柞水木耳”品牌,让柞水好山好水好生态产出的原生态好木耳不断地溢价增值。
除了柞水木耳,商洛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各类特色生态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全力打造商洛香菇、洛南核桃、秦岭泉茗、洛南豆腐、丹凤葡萄酒、秦岭冷泉鱼、源味山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产业化开发,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商洛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和模式,加大力度培育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生态产品溢价效应。这为全国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重要路径。”
陕西省商洛市委书记赵璟:“商洛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饭碗。下一步,还是把绿色生态价值附着在物质产品和生态旅游产业上,使我们的产品卖出更好价格,使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兴盛,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这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课题,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必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去探索去突破。我们期待正在试点的地区,尽快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全面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商洛新闻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