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会给自己看不懂的事物冠以“抽象”之名,对于这场企业人格化的闪电战,网友与消费者觉得难懂,但那些与格力共同历经风雨的经销商们,却对这场变革背后的深意洞若观火。
一位深耕四川市场的格力经销商向刺猬公社透露:“更换店名的门槛并不低,不是随便哪家店都能轻易改名。首先,门店必须经营全品类家电,以满足更广泛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店面规模需达到150平方米以上,以确保品牌形象与展示效果。”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响应这一更名号召时,他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目前还未收到总部的更名要求,门店名称仍为‘格力董明珠店’,而我的社交媒体账号则选择了‘格力健康家’作为ID。”这一细节或许透露出,经销商们也在尽可能地平衡董明珠个人符号所带来的影响。
但董明珠在渠道变革上的决心,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可见一斑。她不仅要在品牌与经销商之间重塑关系,更要推动“去经销商化+IP渠道化”的战略转型。
早在2019年,董明珠就勇敢地迈出了渠道改革的第一步,果断取缔了河南、山东等多个地区的省级代理,转而直接管理经销商网络,旨在防止中间层级对下级经销商利益的侵蚀。
然而,这场改革如同双刃剑,既带来了格力品牌影响力的重塑,也引发了短期的销售阵痛。一些曾经的销售主力因利益受损,转而投向了美的的怀抱,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但董明珠并未因此退缩,而是选择刮骨疗毒。三年后,河北总经销商徐自发的离席再次将这场渠道变革推向高潮。面对格力提出的“二选一”要求——即经销商若选择销售格力产品,则不得同时销售飞利浦等其他品牌——河北总经销商选择了与飞利浦携手,并公开表示“以后河北将难以买到格力空调”。
这一事件背后,折射出经销商群体对董明珠大力推动线上销售模式的不满与抵触。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被进一步挤压,于是瞅准时机,集体反水。
这一系列波折并未让格力陷入绝境,反而更加坚定了格力构建线上自有渠道的决心。一方面,随着电商与直播带货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线下经销商体系已逐渐式微,流量与购买力正加速向线上迁移;另一方面,格力深知只有将渠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形成绝对的话语权,确保品牌的长远发展。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董明珠选择的自救方式是将个人IP与格力品牌的深度融合、牢牢绑定。她希望通过打造“董明珠宇宙”,将品牌资产累积在个人形象之上,利用个人信用为产品矩阵做背书。
这种策略的本质在于,将个人IP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渠道品牌,正如李佳琦、董宇辉等人所展现的那样——他们的个人影响力直接带动了商品的销售与品牌的传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个人IP也存在风险,一旦个人形象受损或离开,品牌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波动与挑战。
因此,“董明珠健康家”的打造究竟是与时俱进的战略考量还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都将依赖于她个人的公信力与媒介形象。但事实是,董明珠可能高估了自己在公众眼中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