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5日,中国空军发布了一张颇具爆炸力的照片:一架涂装中国空军标志的轰-6K飞机,正在飞越黄岩岛上空。照片记录了中国空军南海战巡的瞬间,标志着中国军队有能力对南海实现有效管控。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名叫刘锐,是空军航空兵某团参谋长、特级飞行员。央视记者专访刘锐,首次讲述他驾驶“战神”轰-6K在西太平洋远海训练时,遭遇外机包围的惊险故事。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面对面:《刘锐:“战神”故事》
1
“公海你们能去,我们也能去”
刘锐今年38岁 ,从小在一个军用
机场旁长大,飞行梦就此萌芽,高中毕业后考入了长春飞行学院。2010年,他被选定成为轰-6K的首批飞行员,之后又成为轰-6K首批机长、教员。
刘锐驾驶的轰-6K,有着“战神”之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中远程轰炸机。
轰-6K的看家本领是长途奔袭和远程精确打击,最大航程数千公里,飞行速度快,飞行时间长,这意味着“战神”的驾驭者们,也要具备超强的耐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5年3月30日,在很多人眼中是注定载入中国空军史册一天。这一天,刘锐和战友驾驶轰-6K飞跃巴士海峡,首次奔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记者:
那一次任务,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刘锐:
是公海。公海既然你们能去,我们作为这么一个大国,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利益。
记者:
但是刘锐,虽然是公海,却是别的国家长期的利益存在所在地,你们要带着一种什么心态出去?
刘锐:
我们要突破它,首先你要有底气,
我们的底气从哪儿来,就是从我们的实力上来。
2
“战神“遭遇外军飞机抵近包围,最近时不到10米
当天,刘锐和战友驾驶两架战机编组远赴西太平洋远海训练。当他们第一次出现在西太平洋这片陌生海域时,外军的飞机迅速围了过来。
记者:
包围了你的飞机,还是把这个编组都包围了?
刘锐:
当时我们是两架飞机,但是有一定间隔,我们团长是第一架,我在第二架。当时有飞机过去,抵近对团长那一架飞机进行查证。我们这架飞机,也来了两架飞机,飞得很近。
记者:
有多近?
刘锐:
最近的也就是不到10米,贴到我边上。
记者:
你能看得到,那个飞机驾驶舱里面的飞行员吗?
刘锐:
脸都能看得清楚。
记者:
为什么这是公海,他们还要查证你是谁?
刘锐:
他觉得他就是主人了,你知道吗?
记者:
这是公海,当他这么近要查证你的时候,你怎么反应?
刘锐:
我也对他进行查证,我们也把我们的设备对向他了。对向他以后,我们的飞行方向一度也不能变。为什么?不是我害怕不能变,
我是告诉他,我现在干什么,我还要继续干什么。你过来查证,不可能改变我既定的军事任务。
记者:
要表达这么丰富内容的东西,用什么跟他说?
刘锐:
我们有我们的规矩和原则。空中相遇以后,在什么样的间隔距离上该干什么。当他达到一个什么间隔距离,冒犯到我了以后,我会用一种什么方式回应,比如语音警告他、驱离他。如果他还不听劝阻、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动作,我们就会采取同样的反制方法。
记者:
有眼神的接触吗?
刘锐:
有啊。
你盯着我,我盯着你,你瞪着我,我瞪着你。之后他把机翼一掀起来,下面挂着空空导弹,意思就告诉你……
记者:
(告诉你)我有什么。
刘锐:
(告诉你)我是带了武器来的。
记者:
他会冒犯你吗?你感觉。
刘锐: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冒犯我。
记者:
他这个动作怎么冒犯你了?
刘锐:
从我内心来说,我是非常不平静的,我觉得这是在向我挑衅。但是他也没有违规,因为确实没有做危险动作,只是在炫耀而已。那么,我这次能向你展示出的东西是什么?我要告诉你,我的任务该怎么飞,我还怎么飞。
3
中国飞行员不为挑衅所动,继
续飞赴指定空域
未知海域,未知态势,未知空情,刘锐他们驾驶轰-6k第一次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空,并没有被外军飞机的挑衅所干扰,继续飞赴此次训练指定的空域。
记者:
这种并行持续了多久?
刘锐:
将近有八分钟。
记者:
八分钟,这八分钟都发生什么了?就是这样?
刘锐:
就是这样。
记者:
它实际上是一种较量。
刘锐:
对峙,两个人这么并肩飞行。
记者:
最后谁先离开的?
刘锐:
他们先走的。
记者:
为什么他们先走?
刘锐:
一是到了一个识别的边缘;第二,可能也是一种观察以后,他觉得适应了,查证任务完成了,就撤离了。
记者:
你没有因为他的存在,改变你的任务方向?
刘锐:
没有,一丝一毫都没有。
最终,
刘锐他们按时到达此次远海训练指定空域,完成任务顺利返航。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