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你过得好不好,看你花钱就知道 ·  3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是有才能的人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世界孤单,我来问蒋方舟:一个人要怎么过?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04 08:34

正文


“最怕你寂寞,最怕你孤单。”上世纪末,一首流行歌《相思》飘荡在中国,有田野广播,有街头巷尾。


歌曲《相思》。


彼时,它是一种亲密问候语。但此时,它已变,是不是?


你孤单吗?


不不,难道一个人就不好吗?“孤单”一词已经悄然走出了集体伦理的定义,而一种新兴的潮流正在兴起。中国社会转型四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关注个人本身,是否开心,是否满足,是否幸福,同时不断质疑所有既定的框框架架,且试图逃离它们。现在的问题是,逃离出来的我们,又该怎样和自己乃至世界相处?是否有现成的方案?


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些执迷于“后现代性”研究的学者也是一脸茫然。具体的方案,可能仍要回归到更真实更巨细的日常生活经验中。


“2016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蒋方舟在做着这样的探索。


日本东京街头。图片来自网络。


蒋方舟这一年选择的日本,持续经历着新一波社会与经济变革。在那里,经济增长已停滞了二十余年,起伏不定,经济预期仍在走低,独居生活持续流行,然而,这一切是否就冲击了日本年轻人?他们的境遇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挑战和日常生活哲学?说到底,一个人(单身或漂泊他乡)究竟可以怎样来生活?


现在书评君请来蒋方舟做客“我有嘉宾”。现在,她是第9期嘉宾。2003年11月11日,尚是初中生的蒋方舟,在《新京报》创刊号开设了名为“邪童正史”的专栏。而今14年了,她已是中国颇具声望的一位青年作家。


第9期嘉宾:青年作家蒋方舟


蒋方舟,1989年生于湖北,清华大学毕业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著有《正在发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东京一年》等。


同往期一样,书评君约请你前来向嘉宾提问,问专业,问经历,问困惑。我们会提前发布嘉宾、人物介绍与提问范畴,而你呢,直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提问页面。我们挑出12至15个问题,嘉宾再选择其中6或7个回答。你的提问更真诚、更清晰、同嘉宾关注的领域或其人生经历更相关,被挑选和回复的可能性则更大。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你即可向本期嘉宾蒋方舟提问。问题可以是“京东一年”、一个人的生活、日本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比较,也可以文学、写作,但不限于此。直到下周六(8月12日),我们都在等你。



我们请嘉宾有偏爱


他们是专业的,更是真诚的。


所有的嘉宾都是他们所探索领域的佼佼者。高度成熟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自成一体的学识体系和真诚的行事方式,让他们在行业内乃至公共领域中都拥有较高的辨识度,身上有受人尊重的声望。


他们的职业身份可能是(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作家、科学家或艺术家,也可能是爱阅读的节目主持人或歌手。


你这样提问更可能被回复


不是每个快递都能顺利抵达,不是条条微信语音都有回音,不是所有的朋友圈都有人看。书评君也不能保证,你的提问一定能被嘉宾回复。


我们会提前发布嘉宾、人物介绍与提问范畴,而你呢,直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提问页面。在被搜集的所有的提问中,我们挑出12至15个问题送向嘉宾。嘉宾再根据TA的选择回复其中6或7个,每个回复的字数约两三百字。


在所有问题中,如果你的提问更真诚、更清晰、同嘉宾关注的领域或其人生经历更相关,被挑选和回复的可能性则更大。你的所有提问需要在200字内,书评君看不见超出部分。


被复问题与嘉宾回答一道,都将在这里刊发。但即便未被挑选和回复,你提问时的所有思考都会被真诚对待。


第9期嘉宾:青年作家蒋方舟


书评君现在邀请你向蒋方舟提问。问题可以“京东一年”、一个人的生活、日本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比较,也可以文学、写作,但不限于此。截止日期下周六(8月12日)。你有嘉宾,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来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