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一手调研纪要和研报数据,点击上面图片小程序
事件:金禾
实业今日发布涨价函,将三氯蔗糖价格上调50%,达到15万元/吨。另外,国内其他主要厂家山东康宝、科宏生物以及新琪安也同日提价。
会议摘要
•三氯蔗糖价格从10万元上涨至15万元,是行业内达成共识的结果,旨在通过控制供给来维持价格。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上涨反映了行业自律,旨在通过控制供给来维持价格。
•此次涨价的持续性较为稳固,因为主要生产商进行了限产和产能分配,与去年9月短暂涨价不同,此次涨价基础更加扎实。
•行业内库存约为4.5到5个月,通过同步停产两个月,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水平,从而达到调控供给、稳定价格的目的。
•未来价格走势可预期,大致会在22万至25万之间波动,下限可能在20万左右。各家公司深厚合作基础,使得未来达到22万甚至25万并非不可能。
•本次涨价的底层逻辑在于控制行业供给,各家公司需按照自身市占率和经营状况同比例压缩产能。
•三氯蔗糖需求增长显著,复合增长率约为18%,预计至少可持续二三十年。替代阿斯巴甜方面,预计未来三年内三氯蔗糖将占据70%的阿斯巴甜市场份额。
Q&A
对于三氯蔗糖价格从
10
万元上涨至
15
万元,您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三氯蔗糖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其市场供需关系与中国大多数产品类似,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此次涨价实际上是行业内达成共识的结果,本应在去年年底完成,但推迟了近一年时间才实现。主要原因在于行业产能过剩,例如三和维信、轻宜等企业的总产能约为2.9万吨,而今年预计需求量约为2.23万吨,同比去年有所增长,但仍小于供给。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价格如10万元或9.5万元每吨都是亏损价,每吨亏损一到两万元。因此,此次涨价反映了行业自律,通过控制供给来维持价格。这一轮50%的涨幅虽然晚了10个月,但正好赶上年单签订尾期,是预料之中的。
涨价后是否会因为年单签完而回落?您如何看待涨价的持续性?
涨价后的持续性确实是一个关注点。去年9月行业也曾进行调价,但仅20天左右就回落,因为当时没有进行产能限制,基础不扎实。今年情况不同,主要生产商如金河等进行了限产和产能分配,因此基础更加扎实。我个人认为此次涨价及其后续持续性较为稳固。
行业内库存情况如何?
行业内库存主要分为经销商和厂家两部分。经销商占比约70%,厂家占比30%。目前估计经销商库存约3,000至3,500吨,厂家库存约5,500至6,000吨,总计需要4个半月到5个月时间消化。当然,这其中有部分合理库存,如经销商和厂家各需保持一个月左右的库存。因此实际需要消化的时间大概是3个半月到4个月。停产不仅有助于消化库存,也向市场传达了行业深度合作的信息。
未来三氯蔗糖价格走势如何?是否能够维持当前水平或继续上涨?
从2021年的经验来看,当时7月底价格从17.5万元逐步上涨至11月中下旬的48万元。但今年情况不同,目前供给大于需求,因此此次从10万涨到15万也是经过长期谈判后的结果。目前Top三厂家的规模都在5,000吨以上,而第四名仅1,000至1,500吨。此外,各家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也有所提升,如得利率从10年前的37%提升至现在的53%至55%。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认为未来价格走势可预期,大致会在22万至25万之间波动,下限可能在20万左右。
您提到乐观情况下可能涨到
25
万元以上,这超出了很多投资者预期,他们普遍认为
13
万或
15
万已经不错了。对此您怎么看?
确实,目前市场普遍预期13万或15万已经是不错的水平。然而,从行业景气度下行后的调整来看,各公司通过长时间协商达成了一定共识,使得基础更加扎实。因此,我认为未来达到22万甚至25万并非不可能,这是基于各家公司深厚合作基础上的判断。
本次三家公司讨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停产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是否讨论了未来市场份额?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了行业的一些关键问题,由于合规性原因,专家对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关于停产计划,各公司将同步进行停产,预计持续两个月。此次合作经过多次协商才达成一致,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供给来稳定市场价格。根据目前的数据和市场占有率,预计头部企业将占据50%至55%的市场份额,B厂家约为30%,其他小型企业也会参与分配。
未来市场份额的预测依据是什么?
专家预测基于现有企业的市占率和经营状况,同时参考出口数据和国内市场规模。中国市场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单体市场,但缺乏第三方统计数据。不同预测显示,中国市场规模在4,500吨至5,500吨之间,通过这些数据推算出各自的市占率和经营状况,从而制定分配机制。
为什么本次涨价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控制供给?
本次涨价的底层逻辑在于控制行业供给,各家公司需按照自身市占率和经营状况同比例压缩产能。例如,以前生产12,000到13,000吨,现在可能需要压缩20%左右。这种方式旨在通过减少供应来提升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检修或停产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所谓检修只是一个说辞,其真正目的是通过减少库存来调控供给。目前经销商和厂家的总库存约为4.5到5个月,通过同步停产两个月,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水平,从而达到调控供给、稳定价格的目的。
未来涨价预期及条件是什么?
尽管当前价格较2021年的最低点仍有2万元差距,但已上涨50%。由于终端需求刚性且成本影响不大,预计如果反馈良好,一周内可能会再次调价。如果抵触情绪较大,则可能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时间进行调整。从渠道角度看,目前主力库存价格为12万元,如果渠道能够顺利消化货物,将形成良性循环,加速下一轮涨价进程。此外,需要看到库存去化到相对低位后,再考虑进一步涨价。
为什么之前要求满产状态,而现在选择部分放弃?
之前未能达成一致,因为各家条件不同且未能让步。本次谈判中,各家公司达成共识并做出让步,实现了短期目标如产销平衡。目前企业更关注利润,因此选择部分放弃满产状态,以实现更高效益。这也是行业整体谈判结果,各方都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目前市场上不同公司的成本控制情况如何?金和与其他公司的成本差距有多大?
目前市场上各家公司的成本控制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金和与科宏的成本控制较为出色,属于第一梯队。科宏在技术和品质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产品质量主要体现在粉末状甜味剂上,且其整体成本也较低。康宝(Combo)由于去年扩产不成功,原计划扩产至8,000或16,000吨,但最终未能实现,因此其成本相对较高。此外,随着各家公司产能的提升,金和与其他公司的成本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然而,由于金和在规模、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分销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其整体成本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
当前行业内的价格走势及未来预期如何?
行业内目前预期价格将上涨至25万元每吨。本轮提价5万元后,预计后续仍有10万元的上涨空间。这种提价策略旨在传达给下游经销商,如果当前不采购,两个月后可能会以更高价格提货。在2021年时,市场价格从17万元涨至45万元,每周提价一次,从7月底持续到11月中下旬。去年也经历了两次短周期提价,每次间隔不到一周。这种报复式提价反映了厂家长期亏损后的反弹。目前,即使考虑到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产品的联动成本,中国供应商的价格仅为国外泰来三氯蔗糖价格的1/3到1/5。
渠道库存现状如何?是否存在维护开工率纪律性的问题?
目前经销商加厂家的渠道库存约为4个半月到5个月。在维护开工率纪律性方面,各公司采取了严格措施,包括集体监督、贴封条以及每日视频监控等,以确保没有偷偷开工的情况发生。
提价是否会导致利润率过高,从而吸引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提价确实可能导致利润率增加,但考虑到行业内已有企业长期亏损,这次提价更多是为了恢复合理利润水平。而且,由于行业内已有企业具备技术、规模及渠道优势,新竞争者进入市场面临较高门槛。因此,目前来看,新竞争者进入市场并不会对现有企业构成重大威胁。
当前维持现有价格是否会吸引新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特别是考虑到高利润率的情况下,是否存在二次提价的可能?
实际上,竞争对手的进入取决于其规模和实力。以烟台万华和新和成为例,这些企业虽然曾经做过项目书和环评,但最终并未进入市场。这些企业体量巨大,远超当前的上市公司A。即便如此,这几年扩产并未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此外,新疆某药业公司前几年也曾尝试投资,但最终不了了之,因为一旦新玩家入场,行业会通过低价策略进行应对。目前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较为严重,有实力的外来竞争者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即使这些企业做过环评,也没有实际进入市场。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
根据数据,今年需求增长显著。请问从
2014
年至
2024
年的需求增长趋势如何?是否存在终端客户囤积库存的问题?
从2014年到2024年,该产品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8%,这验证了其长效生命周期,预计至少可持续二三十年。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变化主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例如,美国某大厂原本三个月的库存周期因贸易战延长至一年,从而额外增加了1,500吨销售量。今年在消化前两年库存后仍然实现了显著增长。替代阿斯巴甜方面,预计未来三年内三氯蔗糖将占据70%的阿斯巴甜市场份额,即约7,000吨。从成本角度看,目前三氯蔗糖每单位甜度成本仅为阿斯巴甜的1/3,因此替代趋势明显。
具体来看,无糖产品生产商如可口可乐,其库存周期从四个月延长至十二个月,这对需求有何影响?
无糖产品生产商如可口可乐,其库存周期确实从四个月延长至十二个月。这一变化直接增加了其年度采购量,对整体需求产生了积极影响。
如果今年需求不及预期,各家企业如何调整生产计划?是否有具体讨论过相关细节?
在需求不及预期时,各家企业会根据比例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某家企业占比55%,另一家占比30%,再一家占比25%,则各自按比例调整生产计划,以确保同步协调,实现合作共赢。如果不同步,则无法达成合作条件,共赢是关键目标。
解读一:
全球需求预计为2.29万吨,未来三氯蔗糖需求预计保持15%至20%的增长,我国的三氯蔗糖出口量约等于全球除中国以外地区的需求。国内企业供给:金禾实业(9500 吨/年),山东康宝(8000 吨/年),科宏生物(6000 吨/年)、新琪安(3000 吨/年),当前前三家合力停报。价格:行业现金成本10万元,当前价格从10万跳涨到15万,历史价格最高达50万元/吨。利润弹性:三氯蔗糖价格上涨每吨可给金禾实业带来6000万到7000万的净利润。估值弹性:宏观环境越差,越需要丰厚的现金做好长远应对,三氯蔗糖学习维生素抱团应对不确定,本轮预计价格中枢在35-40万/吨,对应新增19-21亿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