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
3月28日,高盛分析师Nicholas Snowdon和Lavinia Forcellese在报告中指出,到年底,铜将涨至每吨10000美元,铝将涨至每吨2600美元,黄金料为每盎司2300美元。不由想起高盛去年底一份唱多“自然资源”的报道,认为大宗商品上涨的驱动力,包括美联储可能终结当前的货币紧缩周期,经济衰退恐慌情绪减弱,地缘政治风险对冲,以及“绿色能源”金属,比如说铜和铝的需求等。
高盛对了?尤其是美联储降息预期,让许多人开始预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国际投行信心满满,给出商品的目标价格,既不会空穴来风,也不会是免费雷锋,因为这些年游戏一直是这么玩的。
大宗商品是一个快速变动的资产类别,是受其供需力量影响的替代货币。关键词是“快速变动”、“供需”、“替代货币”,那我们来看看:
1、全世界都在超发货币,我国M2接近300万亿;
2、
俄乌冲突正酣,地缘事件频发;
3、整体需求趋弱,印度成为新增需求代表;
4、资源国强势主张自我权益,发现需求不行就减产;
值得玩味的是,许多国家在相互指责经济数据造假,许多国家的经济学家们的真诚也是值得怀疑的,但大家的投资可都是真钱。
过去的商品牛市,更多体现为国际寡头造势,中国需求买单,中国需求成就了许多跨国企业的荣光。
我国石化和钢铁产业一直为高企的原油和铁矿买单,产业利润的持续流失,这是不合理、不客观的,
冲减了国人作为世界工厂的薪酬
。而在当下,房地产机器轰鸣渐弱,外需下降、内需疲弱,我国产业买单能力是下降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螺纹和铜的劈叉,高傲的铁矿正抵抗式下跌。后面会是印度需求被国际资本吊打吗?还是说阿三会象泥鳅一样滑?
高盛不是通知财富消息的雷锋,而是一个推波助澜者。但百年变局下,商品游戏会变得更复杂。每股势力都可能会失控,每条规则都可能改写。
我国3月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超出市场预期,显示我国需求改善幅度较为明显。且当下
宏观环境趋于稳定,国内政策偏向积极,资金一定会持续炒作美联储降息预期这种宏观转向题材。但战争的拖累、衰退的阴霾,全球GDP增速修复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一旦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商品或许就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
所以,我们来猜一猜:
1、商品走势将走向分化;
2、多国外定价,空国内定价,并关注人民币汇率;
3、关注我国出口新亮点,关注印度需求增长。
那黄金和铜怎么办,还追吗?要不咱们为国空矿吧。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