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刊速览
地刊速览专注科普,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对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科普式的介绍,一方面希望对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向非地学背景人员展示地学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猝不及防!预警!预警!杭州人下班早点回家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太突然!知名品牌宣布全球关店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涨停!“迪王”归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刊速览

Geology:火山熔岩比想象的更“稀”?

地刊速览  · 公众号  ·  · 2024-11-13 10:2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一项新技术,用于测量火山熔岩的粘度。该研究发现在火山喷发条件下,熔岩的粘度远低于传统无气泡实验测得的值,表明气泡在控制熔岩流动方面作用重大。此项发现有助于更准确预测熔岩流动速度和评估火山灾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火山熔岩粘度的研究意义

熔岩粘度影响火山喷发的速度和景象,对火山灾害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2: 传统测量方法的缺陷

传统测量方法无法准确反映真实火山熔岩的粘度,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气泡和晶体会发生变化。

关键观点3: 新技术介绍及应用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熔岩的粘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高温三相等温熔岩粘度测量技术(HTTPI)。该技术能够直接测量高温下含有气泡和晶体的熔岩的粘度,应用于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熔岩样品,发现新方法测得的粘稠度远低于传统方法。

关键观点4: 研究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更准确测量熔岩粘稠度的方法,对于火山灾害的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


正文

【导读】 : 近日《地质学》期刊报道了一种新技术,用于测量火山熔岩的粘度。研究发现,在喷发条件下,熔岩的粘度远低于传统无气泡实验测得的值,这表明气泡在控制熔岩流动方面发挥着比预期更大的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熔岩流动速度和评估火山灾害。

想象一下火山喷发,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沿着山坡缓缓流下。熔岩的流动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粘稠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粘稠”程度。熔岩越粘稠,流动就越慢;反之,熔岩越稀薄,流动就越快。这不仅影响着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更与火山灾害评估和预测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熔岩的粘稠度,并试图建立模型来预测熔岩的流动行为。影响熔岩粘稠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是:熔岩的化学成分、温度和结晶度(熔岩中晶体的含量)。传统的测量方法通常是在实验室里,将熔岩样品加热到高于熔点的温度,然后再冷却到目标温度,最后测量其粘稠度。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在高温熔融的过程中,熔岩中原本存在的气泡会消失,而且熔岩中的晶体也会发生改变,最终得到的熔岩样品和真实的火山熔岩相去甚远。这就好像我们想研究一杯加了冰块的可乐,却在研究过程中把冰块和气泡都去掉了,这样得到的研究结果自然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图1 实验后样品的反射光图像,实验表面朝向页面顶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可以直接测量高温下含有气泡和晶体的熔岩的粘稠度,他们称之为高温三相等温熔岩粘度测量技术(high-temperature three-phase isothermal,HTTPI)。这项技术有点像我们做饭时的“热锅凉油”,先把锅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再放入油和食材。具体来说,科学家们先将熔炉加热到高于熔岩熔点的温度,然后迅速放入熔岩样品,使其快速熔化,接着立刻将熔炉降温到目标温度,并快速测量熔岩的粘稠度。这样一来,熔岩中的气泡和晶体就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测量结果也更接近真实情况。


图2:( A,B)反射光图像,(C,D)斜长石(C)和辉石(D)两种样品的晶体尺寸分布图

他们将这项技术应用于 2018 年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熔岩样品。结果发现,在与火山喷发相似的温度和条件下,熔岩的粘稠度远低于之前用传统方法测得的值。例如,在 1115°C 时,新方法测得的粘稠度比传统方法低了将近 50 到 70 倍!这表明,熔岩中的气泡对粘稠度的影响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而传统的模型和预测可能高估了熔岩的粘稠度。


图3(A) 所有高温三相等温(HTTPI)实验的粘度数据。箭头表示应变率的变化(B) 三相粘度计算与HTTPI实验的比较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准确地测量熔岩粘稠度的方法。在实际的火山喷发中,熔岩通常含有大量的气泡,尤其是在熔岩通道的中心区域,气泡含量甚至可以高达 60% 到 80%。这意味着,熔岩的流动速度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得多,这对于火山灾害的评估和预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Brenna A. Halverson , Alan Whittington; From flow to furnace: Low viscosity of three-phase lavas measured at Kīlauea 2018 eruption conditions. Geolog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130/G52679.1


本文由"地刊速览"创作,转载请在文章开头醒目位置标注" 本文来源:地刊速览 "。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