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编剧们怎么样迎接付费收视时代呢?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07 21: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即可订阅

源 | 剧本基地(ID: yingshijuben 作者 | 姚荣

我在一些场合经常对同行讲,要衡量一个公司、一个组织、大乃至一个国家是否有前途,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这个组织这个公司乃至这个民族是否具有思考力,思考力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能否将他们所从事的事务中尽快找到规律。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并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思考,尽而形成对这个规律的总结。


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1980年中央台播出了一部9集的电视连续剧,叫做《敌营十八年》,是当时的著名演员张连文主演,就是那种浓眉大眼国字脸形象,这个剧拍摄于1980年,播出于1981年,因为没有这部敌营十八年,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也就是三、四十年,这么说电视连续剧在中国不过五十年的时间,就一种文艺类型而言,从它诞生到现在不到半个世纪,说要总结它的规律,可以说为时过早,但我们试着要从某个角度来思考一番。



从社会大众审美角度来看,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是合家欢式的娱乐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人的家庭无论房子大小,都有一个小客厅,客厅中一定摆着沙发,沙发对面是电视。


入夜,晚饭后,全家老少都会坐到电视机前,除了看新闻和其他节目以外,大多数时间内的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要观看电视连续剧。因此电视剧我们管它叫做合家欢式的娱乐产品。这个基本定位一定要准确。


再有一方面就是它廉价,只要购买电视机,基本上就不付什么费用了,你可以一直看到这个电视机再不出影了,现在的电视机看到这种程度恐怕不多(基本没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各个艺术领域中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有规律的:


第一叫做多样化;

第二叫做年轻化;

第三这条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就是个性化。


全国亿万人民都欣赏一部剧的时代永远过去了,因为我们可欣赏的东西太多了,观众自然会有选择。


有人说,2015年是网剧的元年,有人给定在2014年,反正时间都不长,网络负载视频节目的速度导致网上可以看到清晰的视频节目了,网剧也就随之诞生了,这里在欣赏上我们要认真的加上一条就是私密性。


网剧给观众带来的重要成果就是网络上的视频节目多了一条私密性,也就是说合家欢式的欣赏方式解体了 ,爷爷奶奶们喜欢看的怀旧传奇式的节目与年轻人喜欢看的他们的偶像们精彩的表演,不能形成合家欢式的欣赏了。



电视剧类的发展趋势我还有一种预测,刚才谈过了,电视剧是一种相当廉价的合家欢式的娱乐方式,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被打破了。


一定会发展到付费收视的程度,电视剧(网剧)的制作是需要成本的,它的播放是它市场形式的重要体现, 收看者一定是要交费的,这是未来网剧,注意这里我指的是剧,并非是其他节目,会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电视台的播出。


因为电视台的选择性过窄了,电视台播什么,观众才能看什么,真正的视听节目的收看应该是观众想看什么,网站才会播什么。


也许一个节目在线观看的没有几个人,人数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想看就能看,不是等它播了,我们才能看,这是本质上的区别,也是娱乐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在电视剧的市场形态中,网络会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电视台。


我们将一起迎接电视剧(网剧)付费收费时代的来临。


编剧们怎么样迎接付费收视时代呢?


主题多样化和个性化探索


任何一个编剧在入门的时候一定有书本或者老师告诉他们,你写的这个作品首先主题一定要健康,这一点都是每个编剧的必修课,这点是不变的,主题一定要体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有一点,这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多样化我们是要坚守的,大家注意,网剧的特点,在主题呈现上不一定力图满足社会上所有人的在主题层面上的要求,作品中所体现的东西不是社会上的男女老幼都能接受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讨论的问题。



比如一部作品体现了“老人应该不应该帮助子女带小孩儿,孩子的成长是不是应当由母亲伴随在身边?老人带出的第三代会不会存在一些缺陷”?


这些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对主流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也许这里是认识程度的问题,而并非对错的问题。


也许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再有涉及到我们的人物,人物关系的建立,由着人物关系的建立而产生的戏剧冲突,我们的编剧要最大可能多样化,其中包括我们讲故事的角度,情节切入的方式,我们怎么样营造剧情高潮,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我们的编剧都要做一些个性化的探索。


我们用一般的方法讲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已经毫无意义了,我们一定要用特殊的方法讲特殊的故事。当然在主题上,不能违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情节丰富性和多样化


我们诠释故事的一切技术手段都要丰富多彩,我们所用的技术手段只要表达上是流畅,会有一部分人喜欢。这部分人就在我们的社会群体中,他们通过付费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我这里特别要强调一点:一提付费收视,有些编剧就会剑走偏锋,搞一些边缘情节,甚至把色情、暴力等很多人类不齿的元素用一种边缘方式表现出来,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我们的文艺作品,人类的文化需求首先是健康的,我们的多样化并不代表边缘化,我们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变相的表现人类精神事业中的糟粕。


多样化和丰富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这种追求一定是有底线的。



下一点我想谈谈编剧技巧上训练的发展趋势。


有一些年轻的编剧在创作中会有一些困惑,剧中人物和事件的很多前史都没有篇幅表现出来,以至在人物塑造和剧情创作上产生一些障碍,于是我们很多网剧在开篇之前就会被一些年轻人加上了一部有一定长度的情节,他们管这个叫先导片。


用这个先导片把我们正剧中未交代的一些前史,一些观众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元素先期演出来,使我们的观众在看正剧时,更容易理解情节,理解人物。


我要给大家引入一个概念,就是“爽文”。


现在的年轻观众有相当一部分人很喜欢这个“爽”字,我概括起来就是所谓的出气点,宣泄点,情绪的收拢与释放。


我们在剧的创作中一定要注意爽字的应用,就像在修建水库,我们把大坝建筑上,把水位憋高,安上发电机,然后开闸放水,使水流按照人类固定的方式宣泄,这也是爽文的特点。


还有一个概念我要和同行们交流,就是“番外”。


现在在创作上,番外是个趋势,就是将古典作品中人们熟知的故事形象作为基础,演绎生发出新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要尽量有根有据,但同时我们在番外这些故事的时候,也能有一些我们在创作上的生发与理解。


比如现在热播的剧《思美人》就是对屈原故事的番外,现在正在拍的著名网剧《开封奇谈》就是对流传于民间包工故事的番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



诸如:八仙过海、隋唐演义等等,好像是有这种说法,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家不要碰,其他作品国家是允许做番外的。


这种创作方法是否能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我们创作者的态度,严肃地创作与多样化个性化的创作并不矛盾,关键是我们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要有一个基本的严谨的态度,成就文化的多样化。


总之,电视剧(网剧)是我们生活中一项存在已久的娱乐产品,它既是文化产品,又是娱乐产品,我们要探索电视(网剧)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来丰富观众们的文化生活。


原文标题:电视剧(网剧)之管窥——先总结规律再创作


E / N / D


招聘

商务助理、编剧经纪人、法务专员、影视策划 (项目评估) 、产业记者 (兼职) 、文案策划 —— 2-3 年影视行业相关工作经验,简历与作品投递至 [email protected]

公司、项目合作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rene0602

影视公司合作 zqy24680

编剧合作 dongmeijuan3274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email protected]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百度百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