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美女
音频
◆
◆
◆
◆
◆
◆
在北京城收藏界,说到马未都,圈内人没有不知道的,在温饱还没有保障的年代,马未都就开始了“不务正业”,以收藏古代瓷器、家具闻名。当大家还在着眼于吃饱肚子的生存之道时,马未都就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文物古玩上了。现在看来,成名已久的马未都离不开这几个原因。
一,在特定年代走时运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文物的价值不被认定,因此极为便宜,人们对于这类古董文物避之不及,唯恐惹祸上身,于是有许多人都心甘情愿把家里的古董家具抛售,变换成时下最新潮的家具、家电。举个例子,八十年代初期,3块钱不到就可以买到乾隆的官窑碗!再加上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状态的市场,马未都经常出入这些自发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场。同时用做编辑和写稿子的收入,于是马未都收藏了大量自己喜欢的瓷器,它们构成了自己收藏的主体。
二,生得逢时
马未都的确生得好,尽管少年时期经历了一场浩劫。到浩劫结束时,马未都刚刚21岁,正是可以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事实上马未都确实做了一番不被人理解的事业,这段时间,马未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瞧得起上眼的文物古董。除了在地摊中“寻宝”,他还到收破烂的地方“淘宝”。因为刚刚经历浩劫,文物的价格一直跌在谷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萎靡不振。
三,
“捡漏”
成就大收藏
因为文革,给许多人造成教育断层,尽管如此。马未都却在20多岁出头因文成名,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当时该社最年轻的编辑。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未知领域的好奇,喜欢上收藏文物古董。每天骑车中途会绕道摆地摊卖古董的跳蚤市场逛一逛,几乎每次去都能买上喜欢的文物,满载而归。
四,
早年摆地摊
卖古董
的大都服过刑
!
如此一来,马未都就跟跳骚市场里摆地摊的渐渐熟悉起来,从和他们打交道中,学会了许多简单基础的古董知识和交易行规。在和摊主们相处中,马未都这才了解到这些人大都是服过刑的犯人,放出来后,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创业的资本,这才摆起了地摊。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
卖
的古董是真是假,有什么价值。为了糊口,赚个块儿八毛的辛苦钱就成。
马未都这一生的成功,不仅仅靠“捡漏”和“淘宝”,更重要的是他眼光的精准和对古董的天赋,能让他早早的入行,
当然,最后还有难得的运气,这些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收藏界泰斗!
—END—
《藏友网俱乐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兴南大道421号606室
欢迎全国各地藏友们喝茶交流文化鉴赏,座机号码:020-3114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