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在北京,你在香港。
20年后,你在北京,我在现场。
1997年,一个夏日的夜晚,我作为一名马上毕业的初三学生,参与了天安门的香港回归庆祝仪式。
2017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作为一名资深的采访记者,出席了香港回归20周年—— “京港同庆网”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20年光阴不远,妳依然是我当初记忆里的模样。
>>>
受到时代影响,有很多8090后的北京孩子和我一样,从小接触的除了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就是被远隔千山万水的粤语歌、港片和TVB剧滋养长大。
北京文化之于我们,是家园和情怀;而对于香港文化之于我们,代表着远方与诗歌。
华仔和他的那些经典角色是我们宝贵的童年记忆之一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有这个经历,虽然不会粤语的发音,但是强行拿中文加汉语拼音标注,还特别高兴的照唱不误。
比如这首我最喜欢的粤语歌:演僧~宗有分hei,囡min医生忧虑~ (我猜你们根本不知道我在唱什么)
答案揭晓:
好听的粤语歌千千万,为什么我偏爱这一首?
二十年话说从头,第一次听到它时候是在2002年,也就是香港回归五周年之际。当时是看到一个新闻视频,其时的香港经济遇到了暂时的低谷,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梁锦松先生在宣读他的首份预算案后,随即朗诵起《狮子山下》歌词。
此时,熟悉的钢琴前奏旋律响起,让听者无不热泪盈眶。
狮子山下的白天和夜景
而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生又再次面对香港市民深情吟诵起这份歌词,号召香港人民发扬狮子山的精神,共体时艰,《狮子山下》从此成为人民眼中代表香港精神的象征。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
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
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
我地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在这首歌所象征的香港精神的激励下,东方之珠转眼迎来了回归十周年。纵然前有亚洲金融危机考验,后有SARS肆虐。但十年沧桑变化后的香江两岸的依然流光溢彩,如明珠般在南中国的海边上烁烁发光,令人遐想。
这十年,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完成那个老人当年的心愿,亲自去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身在北京的我们也越发觉得和香港联系更紧密了。
>>>
一晃又是十年走过,记得今年年初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什么事情让你感慨光阴似箭?
答:十年前不是1997年,而是2007年。
我想,这个答案用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再为合适不过。
2017年,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和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这是特区政府庆祝二十周年的主题,当然也代表了香港与内地携手共创未来的美好期盼。
这个主题实在贴切,有什么事还能比彼此同心更重要的呢?
纵然,京港两地之间有相距2000公里的地理间隔,但同文同种的炎黄子孙,只要相互同心密切交流,也能让天堑变通途。
香港在我们那一代眼中,一直代表着新潮、时尚、多元、包容。后来接触越来越多,逐渐发现北京与香港,一个沉稳老派,城市建设却呈现一片新潮气象;另一个自由开放,也能把本土文化传承有序。
京港之间,虽然相距2000公里之遥,我在长城脚下,你在南海之滨。城市性格与文化天差地别,却像是双生姐妹,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这次借着回归二十周年之际,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也牵头举办了一系列旨在推广香港的活动,可以让北京乃至内地的年轻人更加了解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联同香港贸易发展局及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北京办事处,携手构建了“京港同庆网”这个活动平台,集中向北京民众展示特区政府、特区的艺术团体和在京港人、港企所举办的各项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并发放有关信息。
公众可通过登录京港同庆网(www.bjo.gov.hk/hksar20)了解特区政府、香港艺术团体和在京港人、港企在北京举办的各项庆祝活动。活动形式多元,包括展览、电影节、文化表演、工展会、商场主题活动、港生校园活动等。
想深入了解的
戳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二维码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