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综合绩效和价值提升的业财融合思路
以企业创新业务会计核算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业务流程梳理
独具特色的培训方式:结构化研讨+ 案例讨论
模块一: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与金融市场分析;
中国证监会、国资委关于金融创新业务的相关政策梳理;
新形势下企业金融创新工具使用的难点与挑战;
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企业的风险管理;
模块二:创新产品的业务流程和交易实务
永续债:
永续债的发行条件、特殊发行条款及其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不行使赎回选择权的决策逻辑、风险防范及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可交换债:
可交换债和可转债的区别及工具选择分析;
可交换债发行的主要用途、发行条件、发行条款设计决策及会计处理等区别
可交换债发行优势、用途实践及定价影响分析;
信用保护工具:
境内外市场信用保护工具发展情况;
信用保护工具参与主体、交易结构及发行规则;
信用保护工具会计处理方式及目前产品面临的挑战;
资产支持证券:
不同基础资产类型及交易结构对原始权益人会计出表的影响分析;
会计出表相关影响因素的财务决策分析;
融资租赁;
期货、期权、互换,高收益理财产品;
私募基金、产业基金;
债转股;
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
模块三:创新业务相关的新会计准则
(一)新会计准则修订中的问题
1、创新业务准则的差异、发展趋势及最新动向
2、新准则遇到的问题
3、债务与权益的区分与第37号准则
4、部分创新工具的会计处理
(二)创新业务与新会计准则解读
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企业的通道业务是如何重新规范的?
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三步骤,合并SPV、过手测试、风险报酬转移模型,如何影响会计出表结论,以及对企业财务报表有哪些影响?
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套期业务目标有哪些新变化?风险敞口和套期有效性是如何重新认定的?套期会计如何正确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
4、《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负债与权益的重新划分,对于工业企业和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金融工具的相关风险如何进行披露?
5、《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新准则下的承租人会计。租赁合同的重新梳理,使用权资产,租赁负债的初始和后续计量。
6、《企业会计准则14号——收入》,金融商品与服务,收入如何确认和计量?
7、《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调整》,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新收入准则等七项新会计准则的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模块四:本项目案例
(一)吉林森工永续中票(未行使赎回选择权)、葛洲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永
续债;
(二)宝钢集团公募可交换债、三一集团民营企业私募可交换债、首旅集团并
购用途可交换债;
(三)民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银行间市场)、民企信用保护工具(交易所市
场);
(四)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纾困专项债券;
(五)上海浦发大厦权益型类REITs(资产出表+市场化退出)、国内首单可扩募
物流仓储类REITs(菜鸟物流)、中国电子应收账款ABS、中铁建商业保理银信供应链ABN、中泰-易鑫汽车租赁ABS;
(六)某商业银行以利率互换为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套期、某原油企业对预期交易进行的现金流量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