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快常可因静脉炎和某些严重反应(癫痫等)而影响治疗效果。
氨基糖苷类和多粘菌素类等的每次静滴时间不宜少于1h,以免产生对神经肌肉接头的阻制作用。对于治疗指数窄的氨基糖苷类、静脉滴速的控制更为重要。氨基糖苷抗生素对肾脏和听力及前庭功能的毒性反应较大,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耳聋,婴幼儿可致终身聋哑,后果严重。
氟喹诺酮类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液的每次静滴时间宜为1-2h,不然即可因脑内药物浓度过高而导致包括癫痫在内的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红霉素乳糖酸盐对静脉的刺激性特强,1g量宜溶于1000ml 0.9%氯化钠液中(1mg/ml),最高也不可超过1.5mg/ml,以免患者不易耐受,静滴时间一般为5h左右。滴注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易发生静脉内疼痛或血栓性静脉炎,以静注时为甚,烧伤病人更易发生,故用时应稀释至0.1%浓度以下,缓慢滴注。
四环素盐酸盐和万古霉素的每次静滴时间也需在1h以上。
两性霉素B的静滴浓度不可超10mg/100ml,每次用量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以5%葡萄糖液稀释,每次静滴时间为6h以上,滴注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的可能。
盐酸林可霉素静滴时应严格掌握滴速,尤其是心内膜炎患者,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昏厥,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心跳及呼吸停顿等严重反应。必须静注时,应稀释后缓慢注射,一般1克可溶于输液100毫升中,1小时滴完或600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毫升中,8-12小时一次。
万古霉素滴注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症”输入药液过浓可致血栓性静脉炎,应适当控制药液浓度和滴速。
(2)大多数β内酰胺类可于静脉内快速滴注,每次用量溶于100-250ml溶液中在30min-1h内滴入。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常深藏在生物内,血中药物必须有较高的浓度才能渗入而发挥作用,因此应采用较大量具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1天量等分2-4次(一般为3次)静滴。
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每日量分次快速静滴者也较持续静滴同量者为高,这对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