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赤戟的书荒救济所
赤戟专注于解决网文的书荒问题,书荒找赤戟,网文推书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白鲸出海  ·  突发!Amazon Appstore宣布停止运营 ·  8 小时前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12 小时前  
广东信息通信业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召开2025年非应邀商业电子 ... ·  12 小时前  
阿里开发者  ·  LLM 联网搜索,到底是咋回事? ·  21 小时前  
百度智能云  ·  百度智能云xDeepSeek:单机可部署满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赤戟的书荒救济所

【书鱼书单】博物、探险以及历史的实体书书单

赤戟的书荒救济所  · 公众号  ·  · 2021-04-05 17:5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



1

《占卜师的预言》

作者:蒂齐亚诺·泰尔扎尼


千万不要因为这本书略显神棍的名字而放下它,至少它的封面十分好看,不是么?而且你会很高兴你的这一选择——这本书意外的有趣。
因为,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纪实游记。
游记的主人公,一个常驻东方的意大利记者因为遵循了一个香港算命先生让其“禁飞”一年的占卜,选择了各种老旧的水陆交通,在东南亚各国展开了一段又长,又奇妙的旅行。
特别难得的是,你可以透过作者诗意地文字,感受到东南亚独有的阴郁、潮湿、神秘以及禅意。
就像他在踏上老挝的土地上所作的描述:
日子缓慢悠长,居民洋溢着安静甜美的气息……越南人种植水稻,高棉人站着观望,老挝人聆听水稻生长。
然后作者经常画风一转,变得辛辣毒舌:
看看这几个可怜的小家伙,不难看出她们为什么没有人光顾,她们的外表就是恶魔之眼的具体体现。一个矮小、肥胖、肮脏,一个高挑、苍白、瘦如竹竿,最后一个则单纯让人感到沉闷。即使最绝望的马来人,也不会被她们吸引。(对红灯区的一则描述)
“你的职业是什么”
“我专门谋杀问太多问题的出租车司机”
此外,另一个有趣之处在于书中除了各种奇妙的旅行之外,到处充斥着这个西方人对“现代化”的唾弃,总是在真诚抱怨为何这些穷苦人民就不能抵御资本的侵袭呢?原生态它不香么?这种多少有些“何不食肉糜”的调调儿简直就是“凡学”本学。
最后,难得的是,作者的漫长旅途,始终围绕着着“占卜”这一中心,毫无偏题,每到一地儿,就去寻访当地的方士神婆先知上师,各种吐槽也是及其犀利,对玄学的某些讨论也很是有趣。读完此书,我特地去网上搜了这位记者的照片,嗯,像个大胡子印度阿三,也算遂了他的心愿,想去印度度过晚年。



2

从黎明到衰落

作者:雅克·巴尔赞


这种横跨500年的宏大叙事在当今实在是太少了!巴尔赞不愧大家,在纵向上选取数个关键词构成自身宏大叙事的逻辑与脉络,横向上则以某些关键年份将其分割为数个横断面来进行微观层面的剖析----不稀奇吧?很常见吧?但亮点来了,虽然几乎每一个关键词,每一个年份,都是那么耳熟能详,但作者却经常能写出一些新奇的东西,让你感到“咦,居然可以从这个角度切进去!”人与人之间的天分,就此拉开了…….
此外,这本书旁征博引的、用于反映各个短、中时段的人、物、事,不能不说是一把双刃剑了。这对许多我这样的二把刀读者就十分不友好了。“这孙子是谁,是干嘛的?”几乎每两页就会出现这样的感想。好在我读书一向不求甚解,看得倒也开心。对强迫症的读者来说,可能就是地狱了。
最后,这本书的叙事重点也大都着墨于思想及艺术方面,这可太棒了,无论是谁,几乎都可以对当今许多的中西矛盾,找到各种根源性的自身理解和认识,其中对“文艺复兴”这个老话题,也有不少作者的“异见”,许多内容也让人会心一笑。
用最通俗的话去说明这本书的话就是:
卧槽,作者牛X!
卧槽,这孙子是谁?这说的是啥?



3

冷血

作者:杜鲁门•卡波特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则发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灭门惨案,这在当时震惊了整个美国,可谓家喻户晓。
这可太难写了!就如同“2+2=4”一样简单,但却无聊。如何把一件过程和结局都被人知晓的事件创作为一篇精彩的作品,对一名作家而言,确实是巨大的挑战。但历史告诉我们,描述一个事件,天才是有无数种方法和无数种发想的。卡波特的《冷血》毫无疑问做到了,就像巴巴拉·塔奇曼评论的那样,“他在设计、编排、组合材料,最后达到了结构上的完美平衡,这就是艺术”。
明明所有的时间线和人物都了然于心,但作者将其分为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受害人的,他们的生活安宁且舒适,卡波特不急不慢地描述着每个人当下的日常,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以及让人期待,全然不知道今天就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deadline。
另一条则是凶手线,他们的行为错乱无章,随心而为、毫无逻辑,似乎只要命运之手稍微拨弄,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结局早已注定,读者能做到的,就是屏息等待,这两条线相交的那一刻。一边知晓它们必定相交,一边却觉得有无数种可能避免那个最后的结局。这种煎熬,和我在观看《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的感觉一模一样,绝望。




4

《追随昆虫》

作者:杨小峰


“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生活在19世纪末的普罗旺斯。当我是个小孩的时候,可以整天跟在一位老人的身后,借自己明亮的眼睛给他观察昆虫的生活,并且不知疲倦地为他在田野里搜集圣甲虫的粪球”
今年最爱的一本博物类书籍。就凭这个卷首语,就可以断定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作品。一个法布尔的崇拜者写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无趣呢?
远离烦扰的工作,去丁香花下,看花金龟们对着两三颗葡萄大快朵颐,阳光洒在这些小生灵身上,仿佛一颗颗绿色的宝石,这个世界,它不美么?悄悄接近一只泥蜂的战场,看它将针刺精准刺入一只蟑螂的咽下神经节(它对蟑螂的身体结构早已烂熟于心了),精确麻醉其中主管外界刺激与行动应答的那一块微小区域,这个世界,它不精彩么?而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因此,在这本小书中,作者和他的偶像一样写作。没有学术词汇的无情堆砌,没有“科普大v”的高高在上,只有和法布尔一样的细致观察和有趣推理,加上时不时戏谑的人生感悟,完全可以当作一本洋溢着自然清新的散文集来阅读,词藻平实却生动,十分好读。在这个“假博物”泛滥,“真博物”稀缺的如今,如果希望开启一些孩子们的博物之门,这本读物,可谓上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