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绝对现场  ·  名医到院区 | ... ·  20 小时前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共同体Community  ·  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开业时间定了! ·  昨天  
闽南日报  ·  延时门诊!漳州市医院最新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陸思麟主編《韓江學刊》第四期《清人日記專題》出刊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4-05-20 00:00

正文

目  次

弁言

清人日记专题 【主持人:吴钦根副教授】

1. 卞娇、吴钦根

两种文本空间的交织 ——《缦雅堂日记》与王诒寿填词的动态还原

2. 潘振方

历史的在场:多维视角下的《吴荫培日记》研究

3. 尧育飞、魏子欣

一位晚清文人梦中的阅读世界 ——以《吉城日记》为例

4. 王诗吟、傅湘龙

晚清苏州沧浪亭的文人游赏与文化记忆 ——以《潘钟瑞日记》为中心


明代南海华人研究 【主持人:王琛发教授】

1. 王琛发

“汉丽宝叙事”:《马来纪年》回忆、想像与重构的明朝邦交印象——兼论上世纪马来西亚中文书刊与课本诸种“汉丽宝”书写的再想像

2. 松尾恒一

明清代的海上势力和东南亚 ·东亚的华侨——以欧洲势力进入亚洲为背景

3. 欧俊勇

16-17 世纪西方游记中的闽南与世界


第二届 “文明交流互鉴”讲座录

1. 姜生

何处是中华:中华及其复制传布

2. 王玉主

《全球文明倡议》与人文交流合作及命运共同体建设

3. 张剑

稿本日记与情景文学史建构 ——以中国近现代稿本日记为例

4. 童岭

隋唐中国的多元文化及其世界影响


其他研究

1. 张继焦 、钟媛婷

海口只是海南城镇和市场体系的中心,还是更大区域的中心 ——与施坚雅对话

2. 梁金群

“南侨诗宗”丘菽园改还本姓的内在意涵 ——以“丘”和“邱”字为例

3. 赵润哲

矛盾与符号:清代忆语体笔记文中私语化书写的社会属性


书评

1. 邱文达 、陈是呈 、曹茂庭

《穿越动荡地域:槟城港口的海峡贸易》


韩江学刊》 稿约


弁  言

自宋代以来,古人所留存日记数量逐增,到清代与民国时期,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张剑《近代日记的多维观照》统计,至今有日记留存的近代人物超过 1100 人。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其私密性在揭示记录者内心世界和情感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相较其他文献形式,日记能为研究提供更直接、生动的历史细节和视角,不仅能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还能加深对研究的理解。尽管日记在文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对日记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仍然不足。尤其在马来西亚传统文史学界,对中国日记文献的研究与关注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展开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深化对日记这一文献形式的理解。

有鉴于此,第四期《韩江学刊》遂以 “清人日记”为专题号,收录清人日记研究 4 篇。另加上 3 篇明代南海华人研究、 4 篇第二届 “文明交流互鉴”讲座录、 3 篇相关议题研究以及 1 篇书评,共计 1 5 篇文章。

清人日记专题 4 篇。本次专题特邀来自大陆的学者吴钦根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旨在从多个方面推进当下日记研究。卞娇、吴钦根《两种文本空间的交织—— á 缦雅堂日记 ñ 与王诒寿填词的动态还原》,提出《缦雅堂日记》是晚清笙月词人王诒寿记录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通过比对不同版本手稿与刻本,可分析其词作演变的过程及删改类型。日记呈现词作创作的现场情境,揭示词作生成的多种因素,有助于深入探究王诒寿的情感和作品内涵。潘振方《历史的在场:多维视角下的吴荫培日记研究》,考察晚清官员吴荫培日记中所亲历的历史事件。吴荫培以旁观者身份观察历史,记载其作为考官参与考试和对学堂建设的观察。此外,日记还描述吴荫培的交游和书画收集,展示晚清文士的日常生活。尧育飞、魏子欣《一位晚清文人梦中的阅读世界:以吉城日记为例》,通过日记揭示晚清文人吉城的梦中阅读世界,包括侍父、得书、作诗、得砚、解题等梦境,反映晚清普通文人在阅读世界的深度沉浸。该文认为研究晚清文人的阅读世界,需关注日常阅读活动和梦中揭示的另一层阅读体验。王诗吟、傅湘龙《晚清苏州沧浪亭的文人游赏与文化记忆:以潘钟瑞日记为中心》,探讨晚清苏州沧浪亭的文化记忆。庚申之乱时,潘钟瑞率领文人群体游赏沧浪亭,见证园林空间和文化记忆的变迁。战乱后,苏州文人通过寻访废墟探索文化记忆,对游赏行为有雅俗分辨,通过文字和文学弥补时弊,蕴含的文人关怀超越历史限制,传承后世。

明代南海华人研究 3 篇。本期邀请本地学者王琛发教授担任主持人,刊载聚焦于明代南海华人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王琛发《 汉丽宝叙事 ”: á 马来纪年 ñ 回忆、想像与重构的明朝邦交印象 ——兼论上世纪马来西亚中文书刊与课本诸种“汉丽宝”书写的再想像》,认为《马来纪年》的“汉丽宝叙事”以想像和重构为核心,将明马建交时间移至满速沙国,呈现充满传奇与隐喻的故事,反映马来世界反抗西方侵略的历史。松尾恒一《明清代的海上势力和东南亚·东亚的华侨——以欧洲势力进入亚洲为背景》,探讨明代中国人在亚非成功抵达及与多元文化共存的情况,同时分析欧洲国家扩张殖民版图对东南亚华侨社会的影响。欧俊勇《 16-17 世纪西方游记中的闽南与世界》,着重揭示传教士在闽南地区的活动,通过游记传播文化,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这 3 篇论文共同展现南海地区在古代的文化多元性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第二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