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酷,我的朋友们都在吃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物,而我每天都在吃健胃消食片。”朋友戏谑地调侃道,吐出的一个个烟圈缓缓上升扩大,消失不见。
我们聊起抑郁、狂躁和空虚这些“流行情绪”,在这个“自我”觉醒的时代,似乎大多数年轻人都患上了精神感冒。
面对情绪,有人沮丧躲避,有人直面情绪,并把情绪的元素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并释放,寻找共鸣。
经过改造再生的科尔察剧院,是一份来自莫斯科的礼物。
在去除了苏联古典建筑风格后,科尔察剧院又变回了具有巴尔干风格的艺术风格(Balkan Art déco)中来。
“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影响了我们。”
象征着生命喜怒哀乐的表情,被呈现在的建筑墙面,让路过的行人直观得感受到每栋大楼的情绪和设计师想诠释的设计理念。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到处是相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里活动,在抑郁症、慢性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城市病中挣扎,这无疑是在大胆抒发人类情绪的艺术行为,也是对人类情绪病的一种警示。
让自然环境的视觉刺激抵消一些城市生活的压力,起到精神治愈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这大型的三角形剧场广场,足够用来举行民族游行,当2009年 BOLLES+WILSON 建筑事务所在科尔察历史中心项目的国际设计竞赛中获胜时,这里就注定要被重新规划。
现在几乎完全实现的总体规划的主轴是乔治大街,这就是新的城市中心,在剧院广场的尽头有一条人行道(现在是一间由BOLLES+WILSON 建筑事务所在2014年设计建设的天空红酒吧)—— 剧院广场是BOLLES+WILSON 建筑事务所 2009年总体规划的最后阶段。
位于中央人行大道尽头的钟楼可以作为一个观景台,供市民来欣赏这座历史悠久城市的精妙之处。
接下来就是剧院的设计 —— 新方案简直就是让剧院换了一张面孔,再通过将一个两层的礼堂转换成一个大的倾斜的平面,增加了座位的容量。
BOLLES+WILSON 建筑事务所在阿尔巴尼亚的所有项目的设计方法都和 Peter Wilson 手绘制图概念相关,并都会由一家当地的办公室来执行
。
为了避免呈现更好的细节,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将细节1:1地直接画在了墙上。
喜剧和悲剧的面具属于戏剧肖像学,在这里有140个较小的面具——观众,然后由当地的陶艺师 Vasillaq Kolevica 进行手工制作。
这些个性化面具每个都是80厘米高,而且每一个都放在艺术门面上的装饰方格里面。
黑色的是凸起得到悲剧面具,白色的是凹下的滑稽面具——这些的建筑理念也都被画了出来。
喜剧面具放在了边上的架子上(现在里面有一个大楼梯),那是一个包裹着黑色玄武岩的立方体。
悲剧面具上的黑色不祥轮廓是由泡沫塑料制成的,面具的四周是不锈钢轮廓,其中的白色石膏凹痕是凹进去的。
边缘半径也画了草图,为了方便将这个想法传给他的建筑师,最终用面包刀进行一对一的演示,而外表则再次涂上了类似日本“无戏”面具的灰泥。
与数以百万计的陌生人一起生活在社会中,其实是很不自在的事情,如何消减人们因为孤独而生的各种情绪病,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大使命。
无论历史如何演变,从建筑设计之初被人类赋予的特质以及建成之后间接影响社会人情绪这一点来看,不同的建筑都背负着讲述不同故事的使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