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海
来源:人才及组织发展成长社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我们在和下属面谈反馈时,主要遇到哪些痛苦,我总结为4个。
第一个是下属的复杂性,导致不愿谈,下属是有不同的类型的,工作的能力、态度、想法、期望是不一样的。那么,管理者面对这样不同类型的下属的时候,会感到管理工作非常的困难,所以导致他会有抵触心理,不愿去谈,也有一部分管理者把重点放在业务上,享受那种业务的成就感,而对团队管理,包括绩效管理,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觉得是浪费时间,只绩效,不管理。
第二个是不了解套路,导致不会谈。绩效面谈,是有一些流程步骤和方法的。首先是管理者要了解这样的方法。按照这样的套路去谈。
第三个痛苦,是不了解期望导致效果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绩效面谈的前提是了解并调整下属的期望值,有些下属一直自以为做的很好,对自己的绩效结果期望很高,但实际上他所做的并不是这个岗位最核心的价值点,或者说他没有解决这块业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如果你不了解他对绩效的期望,也没有在过程中纠偏和辅导,只等到面谈的时候才去聊,会产生非常大的问题。
第四个痛苦,是结果强分布导致难度大,如果大家都可以得高等级,这个面谈不会那么痛苦。因为绩效结果要遵循强制的分布,有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中间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好的。导致管理者在谈好的等级的时候比较简单,但谈不好的等级,而且下属的期望值又比较高的时候,这时候他的痛苦就来了,不知道怎么去谈,而且面谈的难度会非常的大。
这四大痛苦涵盖了绩效面谈的时候,上级认为不好谈的,核心的痛苦。有效的绩效面谈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和方法。
绩效面谈我认为有三个准备,第一个叫明期望,上级要知道下属对这次面谈的期望,第二个叫知程序,了解绩效面谈基本的步骤流程方法是什么,第三个叫互提醒,也就是在绩效面谈前,上级要提醒下属要准备些什么,这是绩效面前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准备。
而这三个准备里面,尤其重要的是上级在面谈前你要了解下属对绩效等级的期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绩效面谈实际上谈的就是对下属期望值的了解,和对下属期望值的调整。而这个调期望值的调整,如果你等到面谈正式开始后现场去调,那是非常难的。比如说你给他打一个不好的等级c,但这个下属他的期望值是a,当双方带着这样的偏差去沟通的时候,你想通过半小时的时间去调整他这么大的心理落差,那是很难的。
提前对下属的期望有所了解后,就要知晓如何去和下属面谈,有哪些环节步骤和技巧。首先是开场,开场完了之后员工要做自评,为什么要做自评呢,通过自评上级可以看看下属的期望。
接下来是上级的评价,讨论下属的绩效表现,如果下属认同结果上级的评价,再往下谈改进计划、所需要的资源支持、下阶段的计划和目标,最后明确告知下属绩效等级,双方达成共识。
当然这些流程可以是根据你和下属的关系、下属的不同的类型,去做顺序的调整,比如说确认评估结果不一定非要等到最后对,可以等到上级评价完之后,双方讨论完之后就可以确认评估结果,绩效面谈的这个流程大家还是要掌握的,不能一上来就告诉下属绩效是B,如果这不符合下属的期望的话,后面所有的流程,下属都会带着对立情绪,整个面谈很容易陷入僵持或产生矛盾。这是面谈的流程。
当我们这些准备工作准备好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面谈了,为了更好地实现效果,必要的技巧还是需要注意的。这里主要讲两个技巧,一个是开场技巧,二是面谈内容的设计。开场的技巧我总结为一引二避三重点。
一引是指设计员工轻松自在的话题进行引入,比如最近看到他发了旅游的朋友圈,可以让他先说说玩的怎么样,景色好不好。如果是新员工,刚来一两年,实在找不到话题,也可以让他说说入职后的感受怎么样。
二避:避开敏感或批评性话题(如你最近工作状态不好,请假有点多……),同时避免自我侵入性强的表达(如我感觉、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做……),这些教条式话题会让下属反感,会营造紧张的气氛。
三重点:包括展现关怀、表示认可、描述目的。关心员工的生活状态(如听说你家里人住院了,现在怎么样了……);通过“是的”、嗯等话术认可响应员工谈话,最后要明确谈话目的,把话题转到绩效面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