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六書,後明八法,於是字學書品爲二事。左圖右史,畫亦古義。丹青金碧,漸別爲賞鑑一途。衣棠製而纂組巧,飲食造而陸海陳,踵事增華,勢有馴致。然均與文史相出入,要爲藝事之首也。
六書,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也。相傳爲古代「造字之本」,其實此六類之名,乃由文字日益繁多之時,從其中抽出之通則,而非遠古預設此法以爲造字之準。王筠《說文釋例》所云:「六書之名,後賢所定,非古人先定此例而後造字。」是也。大抵我國文字,自小篆以上,尙可循六書之例以推求字義。由篆變隸,筆畫漸有增減;由隸而楷以及行、草,或爭字形之茂美,增晝無妨;或趨體勢之簡易,省筆是尙;于是六書之旨,不可復見於字形之中,而書法遂成爲藝術品矣。自隸、楷行世,書家矜言八法。八法者,側、勒、努、趯、策、掠、啄、磔也。點爲側,橫爲勒,豎爲努,挑爲趯,左上爲策,左下爲掠,右上爲啄,右下爲磔。一字而備八法者,惟「永」爲然,故世稱永字八法。相傳王羲之習書多載,十五年中偏攻永字,以其筆勢齊備,能通一切字也。
畫之起原遠矣。六七千年前之彩色陶器從地下發掘者,即已畫有各種物形。降而至於漢之墓室壁畫,皆其前驅。歷代畫家繼起,至隋唐而臻極盛。大抵唐以上皆以寫實爲主,丹青金碧之功多;五代以來,始多文人寫意之作,而水墨山水爲尤盛。其間善畫者,亦兼擅書法,如元之趙孟頫,明之文徵明,皆其選也。此後治文史者,漸多兼以書畫名世,咸視爲儒林雅尙矣。自南齊謝赫撰《古畫品錄》,梁庚肩吾撰《畫品》,陳姚最撰《續畫品》,于是品論書畫,至六朝時已有專書。至唐而畫史、書譜之屬,相繼以起;兩宋作者日繁,述造更廣。下逮明清,講求益精。故《四庫總目》於品論書畫之書,著錄最夥。有記載姓名如傳記體者,有敘述名品如目錄體者,有講說筆法者,有書畫各爲一書者,又有共爲一書者。苟能博觀約取,亦有助於增長賞鑒之識矣。
琴本雅音,舊列樂部。後世俗工撥捩,率造新聲。非復清廟生民之奏,是特一技耳。
《四庫總目》於此類書但著錄宋朱長文《琴史》六卷,明嚴澂《松弦館琴譜》二卷,清初程雄《松風閣琴譜》二卷、《抒懷操》一卷,及和素《琴譜合璧》十八卷耳。末附案語云:「以上所錄,皆山人墨客之技,識曲賞音之事也。若熊朋來《瑟譜後錄》、汪浩然《琴瑟譜》之類,則全爲雅奏,仍隸經部樂類中,不與此爲伍矣。」可知四庫著錄之際,固雅俗有辨也。
琴史,宋朱長文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曹寅揚州詩局精刻本
摹印本六體之一。自漢白元朱,務矜鐫刻,與小學遠矣。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敘及小學有曰:「六體者,古文、奇字、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摹印章,書幡信也。」可知摹印爲古人所重,由來舊矣。《四庫總目》於篆刻之屬但著錄吾邱衍《學古編》一卷、清初朱象賢《印典》八卷而已。末附案語云:「楊雄稱雕蟲篆刻,壯夫不爲,故鍾繇、李邕之屬,或自鐫碑,而無一自製印者,亦無鑒別其工拙者。漢印字畫,往往譌異,蓋由工匠所作,不解六書。或效爲之,斯好古之過也。自王俅《嘯堂集古錄》始稍收古印;自晁克一《印格》,始集古印爲譜;自吾丘衍《學古編》,始詳論印之體例;遂爲賞鑑家之一種。文彭、何震以後,法益密,巧尝生焉。然印譜一經傳寫,必失其眞。今所錄者,惟諸家品題之書耳。」考吾丘衍《學古編》,首列〈三十五舉〉,詳論書體正變及篆寫摹刻之法。其十九舉有云:「漢魏印章,皆用白文;自唐用朱文,古法漸廢。」可知刻印而用朱文,實始於唐。《四庫類敘》謂爲「漢白元朱」,非也。
射義投壺,載於《戴記》。諸家所述,亦事異禮經。均退列藝術,於義差允。至於譜博弈,論歌舞,名品紛繁,事皆瑣屑,亦並爲一類,統曰雜技焉。
《禮記》有〈射義篇〉,亦有〈投壺篇〉。此云「射義投壺」,非指篇名;乃謂投壺之事,通於射義也。鄭玄《三禮目錄》云:「名曰投壺者,以其記主人與客燕飮講論才藝之禮。」蓋古者主客燕飮相娱樂,每有投壺之事,其制設壺一,使賓主依次投矢其中,勝者則酌酒飮負者。其事其禮,固與射近也。《四庫總目》藝術類雜技之屬,惟著錄《羯鼓錄》、《樂府雜錄》、《元元棋經》、《棋訣》四部。而以弈史、射書、壺譜之屬,收入存目,並附案語云:「射法《漢志》入兵家,《文獻通考》則入雜技藝,今從之。象經弈品,《隋志》亦入兵家,謂智角勝負,古兵法之遺也。然相去遠矣,今亦歸之雜技,不從其例。」可知其進退群書,亦自有斟酌也。
來源:張舜徽著《四庫提要敘講疏》,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策劃:文止
本文編輯:飲冰姑射
排版配圖:飲冰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