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恩数据
艺恩是泛娱乐大数据平台领航者,从电影数据情报为起始,并将产品与服务逐步渗透至泛娱乐产业;通过数据洞察驱动行业变革;整合多屏终端消费数据,为市场洞察、项目孵化投资、营销发行、渠道经营提供策略支持和运营辅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AAAI 2025 | ... ·  昨天  
数据派THU  ·  【ICLR2025】SAMREFINER:驯 ... ·  昨天  
数据派THU  ·  LLM模型的通病:模型坍塌 ·  4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马斯克20万块GPU炼出Grok-3,暴击D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恩数据

2018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口碑剧集说明市场何种风向?

艺恩数据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8-10-29 13:10

正文

对于今年的爆款“迟到”,数量与题材类型相对减少,大IP和高流量好像渐渐“扛不动”收视的“大旗”。有人说剧集市场“天凉了”,但实际上是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要求越来越高,分辨能力也越来越高,不好看的剧只靠流量明星或IP基础也是“扑街”的。

2018年至今的豆瓣评分在八分以上的有8部剧集,分别是《天盛长歌》《忽而今夏》《最美的青春》《假如没有遇见你》《灵与肉》《正阳门下小女人》《面具》《小戏骨:水浒传》。虽然豆瓣评分只是其中一个维度,不足以说明一切,但也能从其中看出一些趋势和方向。

根据2018年电视剧豆瓣口碑榜来看,古装题材占得两个席位,其余都是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这些电视剧口碑较高的同时,也引起了一定的话题性,观众自发形成“宣传体”。

2018年,观众都在看什么剧集,这些剧集是否含有一定的共性?观众究竟会被怎样的剧集内容吸引?与2017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和突破?对此,传媒独家根据豆瓣评分等维度,对2018年1月至今八分以上的剧集做了以下盘点和分析。

好故事各有底气

老生常谈的“剧本是一剧之本”,换句话说就是好故事才是一部影视作品的“安身立命”之本。纵观豆瓣口碑榜上八分以上的剧集作品,不论是青春、现实主义还是古装题材类型,它们的编剧或者原著文学本身就在相关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例如《天盛长歌》改编自天下归元的《凰权》,文风与朝代刻画都十分的恢弘辽阔,该剧在完美描绘的同时也提升了剧集的质感;《正阳门下小女人》的编剧王之理与郝金明本身就以写实现实主义著称,两两合作更是为剧集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编剧或原著为剧集打好基础后,导演的执导、演员的演绎以及剧组的制作都继续起到夯实的作用。尤其是在豆瓣口碑榜中,《忽而今夏》《假如没有遇见你》《小戏骨:水浒传》这三部网络剧集“突出重围”。在表面看来,它们没有大制作也没有“高流量”明星,究其根本,是平台在愈加了解用户喜好后,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内容的制作而非演员等其他方面,以小博大,找到观众的情感共鸣。

观众评判一部剧,不仅以剧本、演员、故事呈现为标准,而能否产生情感共鸣或将成为“拔尖”的关键。换句话说,人性的共振才能真正抵达观众的内心深处,没有内涵的作品是得不到高口碑的。所以在这8部剧中,每部剧都有自己的底气和“两把刷子”:

《天盛长歌》在快节奏的“爽剧”风潮中获得高评分,剧情内容设置的十分讲究,不止有兄弟情更有权谋背后承载的情怀,加上一众戏骨和精良的制作都让该剧实至名归。并且相对于其他剧集的花式宣传,该剧并没有过多的“热梗”,但观众自发的谈论与热议都让该剧收获了众多关注。

《忽而今夏》集齐了青春的悸动、初恋的甜蜜、离别的酸楚以及分手的悲伤,是一部关于成长与青春的感悟,每个人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美的青春》聚焦于一群青年的成长轨迹,以对祖国爱得深沉的主题立意,展现了“守望者”们有血有肉的一面,带给观众精神和艺术上的双重启示。

《假如没有遇见你》在宣扬生命的态度与情怀的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罕见病这一特殊群体,简单纯粹而又豁达乐观的生活观让每个观众都为之动容。

《灵与肉》讲述的是支边知识分子坚守梦想、扎根边疆的故事,对时代风云的变幻表达对人性的理解,值得深思。

《正阳门下小女人》以一个小酒馆几十年的变迁为线索,反映老北京城胡同的生活印记、社会百态和商业发展,现实温度蔓延其中。

《面具》以小人物视角还原大时代变化,将人物在面对各种际遇中的情感与观众达成连接,淋漓尽致展现的同时也感同身受。

《小戏骨:水浒传》启用小演员来表演底蕴深厚的《水浒传》,以儿童的视角展现梁山好汉的故事,对青少年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总的来说,这些进入口碑榜的剧集在剧本创作、主创制作、核心立意等方面都属上乘。但根据数据来看,高口碑与收视或播放量不成正比的情况较为明显,其中涉及题材、热点、宣传、时间等等因素,显然数据不能完全说明作品的品相与质感。现今受众愈加细分,“合家欢”的作品越来越概念化,观众“一把抓”的现象级作品鲜少露面,而随着“出圈”概念的屡被提起,也从侧面说明能被垂直受众辐射到其他观众群体,从而被全面认可就是一种成功。

题材、数量创“新低” 良性循环趋势依旧

相比2018年只有8部剧集上榜,2017年共有18部剧集豆瓣评分超过八分。

首先在数量上,2017年比2018年八分以上的口碑剧多了一倍多,整整相差十部作品。剧集减少的原因在于多方面,比如资本热潮的褪去,“快钱”越来越少;行业不断发展,在自省中回归创作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众自我意识加强,对剧集作品的评判标准越来越高,即便有IP或流量明星“护体”,但如果在镜头创作、故事讲述、演员演绎等任何一个方面形成“短板”,就会在收视与口碑上显现出来。

在题材上,虽然这两年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稳坐“主位”,但与2017年的“百花齐放”相比,2018年上榜题材类型较为单调。2018年的题材类型显而易见,依次是现实主义、古装、青春、谍战,而在2017年中,多种“新鲜”题材获得“热议”:反腐检察剧《人民的名义》超过百分之八的收视与口碑的倾倒,成为现象级作品;悬疑推理剧《白夜追凶》引发“全民追剧”、《河神》也凭借新鲜视角出奇制胜;古装历史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虎啸龙吟》等以正剧姿态讲述历史故事,对当下依旧是正向引导;《一起同过窗》《你好,旧时光》又以贴近生活的讲述,带领观众体验真实的甜蜜与悸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