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自媒体发文、部分网站转载了关于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节目当事人和内容作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文中直指“调解类节目几乎百分之百使用托儿,电视台编导为了提高收视率,用假的东西欺骗观众,是卑鄙龌龊的行为”。
面对这种公然的质疑和诽谤,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组郑重声明:
“节目中当事人和调解案情绝对不存在任何作假行为,绝对保证完全是真人真事。有些个人和网站连节目都没看过就跟风黑,是对坚守职业道德的电视工作者的伤害。”
此前网络上也曾有过关于节目真实性的质疑,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员胡剑云曾正面回应:“我愿意以自己的名义作证,
至今为此,我没有发现有‘演员’或‘托’出现。如果栏目堕落到要有意地去找这些人,我会第一个郑重反对并退出。有质疑的朋友们可以委托记者到台里来检查,每次调解都有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和手机号码等备查。
”
在知乎论坛中,有位名为“大头菌菌”的网友也曾就“《金牌调解》是真调解还是请的演员?”这一问题给出这样的回答。
“我在节目组实习过两个月,真没见到演员,全是真人真事,真实的世界远比在节目上看到的更复杂更戏剧化。热线电话每分钟都会有人打进来,然后我们选择合适的话题着手联络双方梳理事情脉络,接着两边打电话。因为往往都是一方想要主动来节目组调解,所以我们就要打电话给另一方让其接受节目调解的形式,这一阶段黄掉的选题很多,成功的选题也是经过很长时间(一到三周)的电话劝来的。”
国内首档具有法律效力的现象级电视调解节目
作为江西卫视和江西省司法厅深度合作推出的节目,
《金牌调解》是国内首档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的电视节目,江西电视台调解委员会也是经江西省司法厅依法注册成立的调解组织,“真实”“合法”是栏目生存的首要前提
。
“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栏目通过专家调解团的现场讨论,为当事人把问题分析得透彻、全面、清楚,通过法、理、情的疏导,使当事人认识问题、平等协商,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目的。
节目开播六年来,获得了很多荣誉。
《人民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宣传报道了《金牌调解》栏目,推荐其为2012中国最火的电视栏目之一;《金牌调解》栏目调解员胡剑云、主持人章亭和观察员廖喜玉、宗月英获得司法部颁发的“全国调解能手”称号;《金牌调解》采编队伍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江西十大法治人物的荣誉,栏目多次被评为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十佳栏目,“2011-2015年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提名奖等荣誉。
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金牌调解》“金”度非凡
作为一档调解类节目,《金牌调解》栏目组始终保持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不刻意渲染矛盾、激发矛盾,增加所谓看点,不将节目重心放在故事猎奇上,而重在展现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讲道理,讲情理,讲法理。
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美丑不分”“是非混淆”等偏离主流价值观的现象,《金牌调解》始终坚守作为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坚持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尽显媒体的服务功能与人文关怀。
诚然,有些情感类节目确有流于粗浅,缺乏人文关怀的弊端。然而在不断摸索和实践中,《金牌调解》却于平凡处见真功,树立起调解水平的标杆。
在全国的同类型节目中,
《金牌调解》是“配置最高”的调解类节目
。每场调解有六名观察员,各有所长。心理、法律、教育、民政、医疗、甚至是职业培训专家,只要是和当事人矛盾有关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对应的专家团成员。
用最专业的团队来面对最琐碎的矛盾,节目的厚实和高度自然不言而喻。尽心尽力解决矛盾,让每一个案例调解成功,让矛盾双方最终都化干戈为玉帛,这是节目组的情怀,也是他们希望传递给观众的坚定态度。
业内专家曾经这样点评《金牌调解》:“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栏目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家庭矛盾的调解和解决,扬正气,促和谐,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其可贵的尝试值得肯定。
”
正因为《金牌调解》是一档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的“高含金”节目,在面临不实诽谤时,江西卫视才选择了绝不姑息的态度。
对于当事人和内容作假的恶意诽谤,江西卫视严正声明:
请相关自媒体、互联网平台及其他媒体立即撤销对《金牌调解》节目的不实报道,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我们将视事态的发展保留追诉相关人员和机构侵权法律责任的权利。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