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相机#
前段时间关于国产什么时候造相机,什么时候能取代日本相机的讨论甚嚣尘上,一时间仿佛影像产品又成了“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也有不少人问我的观点,我觉得前者或许很快,而后者还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讨论中,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是不言而喻,却在之前的讨论中没有得到充分关注的:
一、造相机、镜头不赚钱,起码不算太赚钱
相机产业本身是微电子、光学产业高度发达的副产品,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主要相机厂商,没有一家的主营业务是卖相机,说白了,有这技术去干办公设备、医疗、药品、精工更挣钱,只是相机面向消费市场比较直接,所以更受关注。国产此类技术发展后,必然先投向利润更大、工业上更急需的领域。
二、沉没成本使得消费市场品牌粘性异常高
玩相机的大概知道从索尼换到尼康要花多少钱吧?旧产品全面折旧,新产品全价购入,一来一回不是个小数字,镜头、闪光灯甚至储存卡都要换,灭门成本实在太高。一个全新品牌进来只能靠增量用户慢慢积累,这在过去或许还不是问题,但在当下确正是下一个问题的症结:
三、夕阳产业增量用户日趋下滑
受到手机等新摄影设备的全面冲击,记录这一需求已经被全面满足,创作也不在话下,有动力去购买相机的新生代越来越少,旧有认知体系已经全面构建,新晋品牌在原赛道积累增量用户变得异常困难。
我想看清了这三点,大概能够给这个问题下一个结论吧:国产微电子和光学一定会进步,国产相机系统一定会有,
#国产相机全面替代外国相机#
则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