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入冬后,很多动物都会藏伏在土中,不吃不喝,人们将这种行为称为“蛰”。而伴随天气转暖,降雨越来越多,甚至出现雷雨,春雷响彻,把这些冬眠的动物惊醒,故称为“惊蛰”。
惊蛰日,过去各地都有吃“炒虫”的习俗。
虫子那么恶心,还炒着吃?其实,吃的都是形似虫子的替代品。
如陕西、甘肃、山东、江苏等地,人们会用盐水浸泡黄豆,然后把黄豆、芝麻一并倒入锅中爆炒。
再如客家人,会炒南瓜子、葵花子、各种蔬菜种子、麦子。广西瑶族人会炒玉米粒,边吃边喊:“吃虫了!吃虫了!”在福建长汀,人们煮的则是带皮的小芋头。
不管天南地北,都有如此相似的风俗,缘于在惊蛰日,虫子纷纷“出动”。
惊蛰处于阴历正月,多紧跟在元宵之后,离春暖花开的时分也已经不远,虫子自然大肆繁殖,飞来飞去。对农家人来说,虫子一多,庄稼就遭殃了,得赶紧除之而后快。
怎么除?烟熏火燎、洒石灰驱逐虫子,都只是最基本的。要知道,对仇家最恶毒的咒骂,莫过于“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对付虫子也是此理,便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吃“炒虫”之俗。
春雷乍响之时,动物们便会应声而动,开始外出觅食。
虫鸟走兽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甘于后呢?到了惊蛰,也该是时候走出家门,到户外酣畅淋漓地来一场运动了!但此时疫情仍未过去,建议大家以室内运动为宜。这里推荐大家回春操。
回春操动作简单易学,活动强度较低,尤其适合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进行锻炼,以调理慢性病,故谓之“回春”。
甩手
准备姿势:
站立在平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肩膀尽量放松。
动作要领:
双臂徐徐向前抬起,与地面平行,张开手掌,以感到手腕绷紧为止,掌心相对,随后用力将双臂甩向身后,再恢复初始姿势。
刚开始时连做10~20次为1组,每组之间休息5分钟,每天做3组。熟练后可酌加运动量。
注意事项:
向后甩手时切勿用力过度,一般用七成力道即可。事前应先做热身运动,活动好肩关节,以防扭伤。
扭筋
准备姿势:
站立在平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
动作要领:
以双手叉腰为支撑保持平衡,腰部慢慢向后伸展,使身体呈弧形倾斜。在保持下半身不动的前提下,头部缓缓向左转,尽量往后看,直至不能再转动,返回正面。再向右做一遍,如此往复。
左右各扭5次为1组,恢复直立状态以休息腰部,5分钟后再继续,每天做3~5组。
注意事项:
转动颈脖时,速度宜慢,动作宜柔和,切不可猛烈扭头。
后倾
准备姿势:
站立在平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交叠,放在背后腰部正中,掌心贴在腰上。
动作要领:
以手掌支撑腰部,保持平衡,将上半身向后倾斜到最大限度,维持10~20秒,再恢复至初始姿势。
每组可做10~20次,中途休息5分钟,每天做3~5组。
注意事项:
向后倾斜时,注意保持平衡,不可盲目追寻倾斜角度,以防摔倒等意外。
以上三节健身操中,甩手动作可以促使气血流通,改善循环系统;扭筋动作牵扯到身体核心肌群,可使经络通畅,宽胸理气,强腰健肾;后倾动作则可刺激督脉,激发人体阳气加速上升,增加机体活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