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晚清陈卿美
匠心吐槽一百年!——@陈事美专用吐槽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坐标欧洲!中国电建又一铁路项目竣工验收 ·  3 天前  
中国电建  ·  助力南水北调!守护鄂西北生态明珠 ·  4 天前  
中国电建  ·  中国电建迅速驰援西藏日喀则地震 ·  4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省分时电价图谱(2025版) ·  6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全国各省分时电价图谱(2025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晚清陈卿美

北洋海军的劣质煤是怎么来的?

晚清陈卿美  · 公众号  ·  · 2018-09-12 21:03

正文



晚清陈卿美,匠心晚清一百年

文|陈卿美

甲午战败,国运走衰。

痛惜,大清帝国!痛惜,北洋水师!

关于北洋海军的战败,有着各种分析。宏观者看到的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中观者看到的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清廷腐败所致。微观者看到的是,清军士兵素质堪忧。视野不同,角度不同。

一场战争的失败,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只有敢于在自身上挑毛病,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们在关注北洋海军的时候,更多聚焦于舰艇的性能、作战能力,与日本战舰的对比。但人们容易普遍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舰的后勤补给能力。

北洋海军士兵在舰艇上

北洋海军中的所有蒸汽舰艇都要烧煤,燃煤是一个根本问题。煤炭的质量决定着战舰的性能,战舰性能的好坏又决定着作战水平。北洋海军的失败是否与煤炭质量有着必然的联系呢?丁汝昌的两封信暴露了这个秘密。

据《丁汝昌集》记载,1894年7月30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致信开平煤矿督办张翼,“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汽力,兼碍锅炉。”原来,丁汝昌在日常战舰操练中发现,各军舰烧的煤质量很差,大都呈散碎状。烧这种散碎煤的后果就是烟大灰多,动力不足,还损坏锅炉。

7月30日,这个时间点距离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只有一个半月时间,丁汝昌为此感到担忧,“虽在常时以供兵轮且不堪用,况行军备战之时乎”平时烧这种煤尚且不行,何况打起仗来。

9月12日,丁汝昌再次致信张翼,“私相蒙混,发碎报块”,“公患同深”。此时,距离黄海海战开战仅仅5天时间,丁汝昌还在与张翼交涉。这说明第一封信根本没管用,堂堂北洋海军总司令说话也不好使。煤还是那样差。

按常理说,丁汝昌这次应更愤怒,措辞更严厉。想不到的是,丁汝昌竟然还给张翼找台阶下,说其“远在津门”、“未及周知”。那意思是您不知情,都是下属惹的祸。

丁汝昌为何如此软弱呢?因为张翼的靠山是李鸿章。张翼能掌管开平煤矿正是李鸿章保荐的结果。虽然丁汝昌的靠山也是丁汝昌,但自己权力只限于管理海军舰艇与官兵,显然并不能与张翼相提并论。开平矿务局是洋务运动著名企业,是轮船招商局与天津机器局主要供煤企业,且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煤矿码头与货栈,产销两旺,每年为国家创造大量收入。慈禧修建颐和园都是张翼“资助”的,在慈禧那里,张翼非常受宠。这样的人,丁汝昌哪敢得罪。

丁汝昌的信发出去5天后,黄海爆发海战。北洋海军“致远”、“经远”等五艘军舰遭受重创,死伤官兵千余人。一战过后,北洋海军一蹶不振。

根据后来的史料发现,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的航速出了大问题。“平远”舰按规定为15节航速,而海战时只有10节。“超勇”、“扬威”舰设计航速也是15节,但海战时竟然只有可怜的8节,整整慢了一半。反观日本海军,平均航速为19节,“吉野”舰最快,高达23节。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两军交战,不仅勇者胜,快者也占先机。日军军舰因为速度快,在海战时占尽先机,不管是变阵,还是追击,都对北洋海军产生了致命的威胁。“定远”舰炮务二副高承锡事后反思,“我船迟缓,变化艰难,所以受敌致败。”“利用其优越速度,使我舰大受其苦。”

影响航速的关键原因就是劣质煤。那么,开平煤矿为何要不顾丁汝昌的警告向北洋海军供应劣质煤呢?原因很简单,给北洋海军供煤不如给卖给外国赚钱,纯粹是经济利益驱使导致的结果。

开平煤矿不是没有好煤。当时有“五糟煤”、“八糟煤”之分,五糟煤就是优质煤,八糟煤就是劣质煤。五糟煤的特点是“烟少火白”,利润高,备受市场欢迎。开平煤矿毕竟是企业,企业就要赚钱,而给北洋海军五糟煤是不赚钱的,甚至是赔钱的。当时采用的是行政调拨制,开平煤矿的煤都是按成本价供应北洋海军,而北洋海军由于经费紧张,结款不准时,搞得开平煤矿有时连成本价都收不回。

开平煤矿表面是国家的,其实是王公贵族在把持。这些特权阶级都是股东,张翼作为总督办,不敢不听王公贵族的话,给他们赚钱是必须的。因此,大量五糟优质煤都被卖到了外省,或是外国。外国人大赞“为他国罕有”。那些散碎的劣质八糟煤根本卖不出去,低价处理都没人要,自然就卖给了北洋海军。

劣质煤不仅散碎,而且无油性,燃烧值低,导致煤渣多,容易冒黑烟,最要命的是损坏锅炉。“焦碎无油性,一吨只能做半吨用”。冒黑烟也很要命,污染就不提了,关键是容易暴露目标。“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荣反思,“我军全用有烟之煤,数十里外,敌即能窥见。虽黑夜亦能别我船之所在。”

日本《明治二十七八海战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海战细节。9月17日10时20分,日本联合舰队发现远方有浓重的煤烟。而北洋舰队直到11时30分才发现海上有异常的薄烟。也就是说,北洋舰队因为煤烟严重而暴露目标,而日本舰队只是薄烟。日本舰队发现清军比北洋舰队发现日军早很多。日本军舰为啥是薄烟,因为人家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尔士无烟煤。

即使这样的劣质煤,也不是足额供应。一代海军总司令丁汝昌总是为用煤发愁。甲午战争前夕,朝鲜半岛形势紧张,北洋舰队奉命驻防朝鲜,大批军舰长途往返,导致用煤量大增。

据《丁汝昌集》记载,事发时,丁汝昌向李鸿章反映,要求多运煤,李鸿章让其自己想办法。丁汝昌找负责运输煤炭的黄建芫以及开平煤矿的张翼,但回复则是不管运,“此韩防用煤,不遑周转”,“自行转运赴韩”。开平煤矿只负责将煤运到威海,要想运到朝鲜,对不起,请上门自提。

劣质煤大都是散碎煤块,让装卸的水兵也很发愁。在煤矿码头装运时,面对堆成山的散装煤,水兵先要将其过筛,然后装入袋中,再搬运到军舰上。繁重的劳动直接减弱了战斗力。

围绕劣质煤的问题,丁汝昌有错吗?没有,他的权力只限于北洋海军的管理。张翼有错吗?或许有,他为了赚钱把优质煤卖给了外国人。但他不能不听股东的话,企业不能不赚钱。他们如果都没有错,那错的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