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抗金民族英雄,生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十五日。岳飞出生后不久,黄河水发,汤阴东岳家庄(今程岗村)被淹,当时岳飞还未满月,岳母姚氏为逃命抱岳飞坐瓮中,顺水漂流到内黄县北二十五里清流村庄北,(《宋史·岳飞传》记载)滨河(宋代清河支流)南岸老爷庙前,被乡民救起。
岳母及岳飞在清流村被救后,无人收留。当时三家村的员外王明驾舟至清流村,为妻分娩后求医,听闻“岳飞在洪水中,冲涛近百里而幸免,大命人也。”于是王明收留岳飞母子回庄居住。
岳飞七岁那年,拜周侗为师。周侗发现岳飞有文才有抱负,十分喜爱,收岳飞为义子,每日在王明后院井旁的树下教岳飞习文练武。今考麒麟村东留有一古代水井,据传为王明旧宅遗存,因年代久远受地温或鲜苔菌之影响,外观井壁光滑透明,呈琉璃状,俗称琉璃井,经鉴定为宋代古井。
岳飞十六岁时,周侗领岳飞、王贵、张显、汤怀到内黄县城应试,岳飞文武全才,得全县第一,县令李春欣赏岳飞的才华,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岳飞为妻,赠岳飞一匹马,时常往来,岳飞常系马于县衙二堂西槐树上,后人为纪念岳飞,将古槐保护起来,后槐树枯死,又刻“系马槐碑”,以示众人敬爱岳飞之情。(今系马槐碑尚存,移县文管所收藏)岳飞县试之际,周侗师傅过世,享年七十七岁,岳飞悲痛欲绝,将师傅遗体安葬在麒麟村东南二里许沥泉山坡上,尽孝守墓三年(实际守墓二年),去相州应府试。今周侗墓犹存,高2米,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当地俗称“岳堌堆”。宋宣和元年(1119年)适逢大比之年,岳飞等赴相州(今安阳)会试,名列前茅,汤阴县令许仁劝岳飞返回原籍汤阴,结束了在内黄成长十七年的生涯。
岳飞精忠报国,抗金有功,当地的村民为纪念岳飞,将岳飞生长的清流村改名为石瓮村,把石瓮保留于村北庙前。据村里的古稀老人回忆,民国初年石瓮运往彰德府(今安阳市)袁林(袁世凯墓园)收藏,今袁林遗存梅花石瓮为后世依忆复制。原三家村亦改名麒麟村,村西滨河,原为清河支流后为洹水支流,更名为岳飞河(今犹存,为豆公、石盘屯二乡排水干渠)。在石瓮村北建岳母祠,在麒麟村西建岳飞庙,始建年代不祥,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战乱失修,1956年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庙宇倒塌,所留碑碣又遇1958年兴建水利,修桥建闸移作他用,村民将已破碎的清代同治四年(1866年)《重修岳武穆庙碑》石块,偷偷运回麒麟村保存,留下这一考证资料。1976年县文化馆发现后,资助将碑照旧复制,村民又捐资修建了岳飞庙三间,内塑岳飞彩色泥像,四壁彩绘,依照先前记忆仿建。197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麒麟村、石瓮村均属河南省内黄县石盘屯乡。
文、图均来源于网络,方寸邮缘整理。
一、岳飞(生长地:石盘屯)原地实寄封片
岳飞生在汤阴、长在内黄,自幼在河南内黄长大并学文习武,今属内黄县石盘屯乡。实寄封片预计9月中旬寄出,销石盘屯邮政日戳,手写地址。平信贴白条,补资用非纪特票。所用明信片为DL规格纯白片,信封为DL白封。
款一:
12.8元/套。
款二:
18.8元/套。
款三:
10.8元/套。
款四:
用普通邮资明信片(金卡),平信。2元
/枚。
二、岳飞(生长地:石盘屯)极限片
岳飞生在汤阴、长在内黄,自幼在河南内黄长大并学文习武,今属内黄县石盘屯乡。极限片销近期石盘屯邮政日戳。明信片均为多年前老片。
不管要几套极限片,均只收套寄费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