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1300亿泡泡玛特,走出盲盒 ·  16 小时前  
商业洞察  ·  过完年发现,县城的消费观念已经大变样了 ·  2 天前  
FT中文网  ·  《唐探1900》的当代留学启示录 ·  2 天前  
商业洞察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老年人不能成为互联网高铁的遗弃者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9-03-14 08:30

正文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提出,互联网要为老人保留便捷的通道。


张国新代表提出:在目前中国2.4亿的老年人中,有多少能熟练使用手机支付宝微信付款?会用打车软件?会在网上订票?会解锁共享单车?会预约挂号?


他认为:“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设置和完善老人服务平台。随着老年群体不断增加,民生类信息化工程最好有托底预案,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让他们不至于受阻于数字屏幕。例如在医院、银行、电力等服务领域保留人工窗口,兼顾老人需求。以立法方式严禁各商业机构取消现金购物。在服务信息推送上,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不盲目追求’无纸化办公’。同时,可以在服务大厅醒目的地方张贴操作用流程,并有工作人员指导,为老人学习互联网创造更多调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渗透也越来越密。可以说,互联网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社会神经的最末梢。

在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会上网,是一种很高大上的技术,要会设置拨号软件,会联网,会使用各种复杂的软件,凡是是会上网的,在大多数人眼里,那基本和现在人眼里的程序员差不多。可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互联网也不是人们眼里的神秘、高大上的东西了,不但是高管白领,还是贩夫走卒,大家都会使用互联网方便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购物还是出行,人们对互联网依赖越来越重,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互联网。

但是,社会里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手里大多数拿个老年机,即使用的是智能手机,但面对众多的软件,缺少基本互联网知识的老年人,面对新兴的互联网,他们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

张国新说,“适合老年人的手机应用还不多,在打车、买票、外卖等生活类的手机应用中,也没有专门适配老年人的版本。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不足,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鼓励适合老年人的手机应用项目开发。”

老年人为社会贡献了一辈子,结果由于客观原因,和社会脱节,年轻人是不是也要为自己的父辈考虑考虑,让他们也能尽情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