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狒狒中,当你刚刚与另一只狒狒建立关系时,你会心怀不安与恐惧。接下来很自然的,对方会发出给你梳毛的邀约。当对方的指甲热情熟练地划过你的皮肤,你渐渐放下了戒备。
那只手从一处雀斑滑向另一个黑痣,轻轻掐捏。短暂的刺痛感不知不觉让位于令人舒适的愉悦之中,疼痛慢慢溜出注意的焦点。你开始全身心地享受这一美妙的过程,起伏不定的神经信号快速从边缘传向大脑,在意识深处有节奏地轻轻作响。
作为一只猴子,被另外一只猴子梳理毛发,这是身体感官与社交活动的双重体验。
一个温柔的抚慰化作世间的千言万语。 有时候传达了安慰、道歉、梳毛的请求或者玩耍的邀约。有时候是向对方传递特权声明,下逐客令。又或者意味着缓和气氛,表明友好态度。
能够知晓一个简单的动作传达的究竟是何种意思是社会生物的基础,这就需要敏锐洞察对方的心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疯狂世界中,彼此心意相通的那一瞬间,所有社会生活都凝聚在一个手势之中。
拿乔乔来说吧,她刚刚产下生命中第一个孩子。此刻她正满脸困惑地看着怀中抱着的这个陌生的、湿漉漉的小家伙,茫然不知所措。
乔乔是一只狒狒,它的家族主要生活在非洲东部一块草木繁盛的岩石突起处;但它们也可能在非洲的任何地方。
刚生出来的小家伙很是机灵,努力地抬起头来,像是被周遭陌生的环境、声音吸引了似的。他们独处的时间并不长,乔乔的母亲珀尔塞福涅走了过来。她低头看向小家伙,用鼻子嗅嗅,伸出一只手来摸它的屁股。
珀尔塞福涅轻哼一声,开始给乔乔梳理毛发,忙着完成社交互动的固定仪式。可是她仍记挂着小家伙,不时停下来,简单地整理一下它头上的毛发,同时用舌头和嘴唇发出轻快的叫声。
梳毛会占据猴子大量的时间。大部分具有较高社会性的物种每天会拿出10% 的时间为同伴梳毛。而有些物种甚至会拿出20% 的时间。考虑到四处觅食已然消耗了大部分的时间,这可以算是不小的付出了。
尽管梳毛可以保持皮毛干净,但像狒狒、猕猴和黑猩猩等动物用来梳毛的时间远远超过满足这一简单需求所用的时间。
梳毛成为一项有吸引力的活动是由于它能带来放松与愉悦感。梳毛会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天然鸦片物质内啡肽,从而产生轻微的麻醉效果,抑制神经系统的痛觉传输。
然而,产生快感似乎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猴子会进化出用大量时间梳毛这一行为。也许梳毛产生的快感会让它们高兴得忘乎所以,但在捕食者众多的世界,这样做无疑是引火自焚。
这种快感肯定是驱使动物花大量时间梳毛的原因之一,但肯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推动进化选择压力发挥作用。这种选择压力的出现也许是为加深友谊。
灵长类动物一起生活,目的是共同抵御捕食者。群居生活也会带来麻烦,成员之间毫无隐私可言。时不时就会有人一不小心侵犯了你的私人空间,或者大家一起挤在诱人的觅食地附近时,就可能会有个家伙不小心踩到你的尾巴。更糟糕的是,你刚坐下准备享用美食,会有恬不知耻的家伙把你刚到嘴边的食物抢走。
这些都是社会生活的考验,是拥挤带来的麻烦,城市人对此早已十分熟悉,也是长期拥挤的住房条件和大家庭带来的困扰。这些因素迫使我们各奔东西,寻求平静的独居生活。
社会动物永远都在维持分散与凝聚两股力量的平衡。害怕被捕食,我们产生了社交需求,找寻同伴。而群居生活压缩生活空间迫使我们彼此分离,寻求宁静生活。
捕食者增多(对人类而言,捕食者可能就是随意践踏你地盘的人),我们便渴望亲密的朋友,甘愿忍受拥挤。捕食者减少,群居生活弊端就会占上风,让我们各奔东西。群体规模是维持这一平衡的产物。
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应对这一问题,那就是联系紧密的大型群体。
为了保持群体不断壮大,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确保成员之间既有足够的隐私空间,又不会过于松散而脱离群体。实现这一微妙平衡的诀窍就在于联盟。
灵长类动物之间会组成一个个小群体,比如母亲和女儿或者两姐妹之间会结成互相帮助的同盟,共同抵御外敌。这是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的约定,是高级灵长类动物所特有的文化。
尽管雄狮为了统治雌狮群也会联盟,但这种同盟关系是临时性的,是为了解决眼下具体问题而形成的。猴子和猩猩的联盟则不同,它们会在问题发生之前几个月就结盟,并且联盟长期存在。它们的联盟是为了应对未来发生的突发状况而建立的……
——本文节选自《第九区·社交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