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昌法院
快速了解法律资讯、便捷获取司法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昌法院

进校做“家法”——文昌龙楼法庭开展家庭教育法治宣讲

文昌法院  · 公众号  ·  · 2025-03-24 18: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5年3月21日,文昌市人民法院龙楼法庭叶思思法官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纲,走进文昌市航天中学,为百余名家长带来一堂主题为“家校共育,守护成长”的法治教育课。课程以“如何防范校园欺凌”“不良行为矫正路径”“监护失职法律后果”三大家长关切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法律条文解读与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认知—警示—行动”的三维教育体系。

校园欺凌的法治镜鉴

叶法官结合文昌法院家事少年法庭审理的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校园欺凌的法律定义与行为类型。通过展示欺凌行为对受害者心理造成的长期创伤、对施暴者未来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监护人、学校未履职需承担的民事、行政责任,让家长深刻认识到“欺凌绝非孩子间‘过家家’,而是需要法律介入的违法行为”。例如,某案例中因未及时制止校园霸凌导致受害者自杀,法院判决施暴者监护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6万元,学校因管理疏漏承担补充责任,这一数据引发家长强烈共鸣。

监护人的法治必修课

针对家庭教育中“重养轻教”的普遍现象,叶法官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逐条解读监护人的主体责任,包括安全教育、品德培养、行为习惯矫正等义务。叶法官特别强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法治老师”,需通过日常沟通、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法律意识内化为孩子的行为准则。例如,法官以“未成年人网络打赏能否追回”为案例,引导家长思考如何通过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财产权意识。

家校协同的治理创新

叶法官创新采用“问题诊断—策略推演”模式,设置“情景模拟”环节:由家长扮演“问题少年”监护人,法官现场指导如何通过“倾听—共情—规则重建”三步法化解矛盾。同时提出“三个一”行动倡议:每周一次亲子法治对话、每月一次家庭会议、每学期一次校园法治开放日,将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日常。

法治与德治的融合育人

叶法官在结语中引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条款,强调“法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法律机器,而是塑造有道德温度的现代公民”。通过讲述“法官妈妈”团队帮扶失足少年的真实故事,引导家长认识到: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在民法典的框架下守护亲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滋养心灵”。

此次宣讲活动是文昌法院“法治进校园”品牌建设的又一创新实践。未来,文昌法院将持续深化“个案审判—案例指导—社会治理”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让法治的阳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为构建“家庭尽责、学校主导、社会协同、政府保障”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贡献司法智慧。



撰稿:叶思思

责任编辑:王秋雅

摄影:黄弟

审稿:何启程 黄丽洁


注:本图文由文昌法院编辑发布,转载须注明出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