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  昨天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友塔游戏2025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出生日期覆盖1-9所有数字的概率很小吗?莫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往事 | 既生瑜何生亮 关于吴冠中的假想敌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10-25 11:04

正文

2019年是画家吴冠中百岁诞辰。上海中华艺术宫等机构正在展出其作品。

同为杭州国立艺专毕业生,吴冠中选择了与留法的画家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回到本土,因“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等提法引起争议。然而,在吴冠中的艺术人生中,谁是他的“假想敌”?

吴冠中(1919-2010)

吴冠中特立独行,单打独斗,一生“树敌”无数,有的是真敌人,有的是“假想敌”,还有的实际是竞争“对手”。

画家都有真性情,吴冠中也不例外。既生瑜何生亮,其实吴冠中在画画上真正的对手,真正的“假想敌”——是他的同学赵无极。

这情形,有点像毕加索,他心里最害怕的对手是马蒂斯,马蒂斯是他的“假想敌”。据说毕加索最忌惮马蒂斯,每当自己灵感枯竭,总要借故去看看马蒂斯最近又画出什么好画,然后“偷”几招用用。他还颇富心机,买了张很普通甚至说很差的马蒂斯作品,挂在自己的画室里,逢人便说,“你看马蒂斯,画得这么差!”

(左起)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

吴冠中作品《青岛红楼》

赵无极比吴冠中高一年级,是吴大羽的得意弟子,还当过他的助教。本来吴冠中和他,同学俩关系挺好的,1947年吴冠中公费留法,第二年赵无极带着夫人谢景兰一起来巴黎留学,吴冠中陪他找房子安顿下来,晚上就住在他家,睡在沙发上。后来,吴冠中回国,赵无极留在了法国,并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这里面有各自经济能力的考量,还有家庭的拖累(吴先生夫人留在了国内,和公婆一起生活,还生了长子吴可雨)。更主要的,我想还有思想观念的原因,相比而言,赵无极比他豁达洋派。

杭州国立艺专校友丁天缺(左一)与赵无极合影(前排右一)
暌违三十多年后,1981年冬天,吴冠中以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团长身份赴西非尼日利亚、塞拉利昂、马里访问。回国时途经巴黎,停留三天,与老友朱德群、熊秉明、赵无极重逢见面。那次吴冠中和赵无极久别重逢,相谈甚欢。不久,1982年前后,贝聿铭来北京造香山饭店,邀请赵无极作画,赵无极到北京,住北京饭店,有段时间天天和吴冠中见面,还特意到吴冠中什刹海附近的家里去做客。那房子没有厕所,吴冠中关照他少喝水,解手不方便。老友相见,非常开心,那天赵无极在他家喝了很多黄酒,结果吴老带他去外面街道上的厕所方便,因为那里比较干净。

后来,彼此渐行渐远,就不大开心了。1985年,赵无极在杭州母校讲课一个多月,很多同学都去看赵无极了,连远在广东潮州的庄华岳也来了,丁天缺是几乎天天陪着老同学,但吴冠中没有来。1989年,吴冠中去巴黎写生访问一个月,见了老同学朱德群和熊秉明,一起游览,一起参观,回来的文章里独独不提赵无极。2002年的《巴黎缘》文章中他这样解释,“1989年春寒料峭,我和妻到了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三星级旅店里,就在西武驻巴黎办事处的近旁。我要专心写生,不参加一切活动和应酬,除老同窗朱德群和熊秉明外,没通知其他熟人。”

1993年,吴冠中在巴黎赛努奇东方艺术博物馆举办画展,非常风光,赵无极也去参加了开幕式,赵还邀请吴冠中和朱德群等人去他的画室叙旧。但吴冠中在回来的文章《又见巴黎》中也一字不提,所有老同学都不写,只说:“五十年来我深切体会到孤陋寡闻是不利因素,而土生土长是珍贵品质,我们的路格外不平,格外长。留在巴黎的老友们将东方引进了西方,做出了令西方人瞩目的贡献,他们是巴黎的重要画家了,他们宽敞的画室令人羡慕,相比之下我没有画室,或只有袖珍画室,袖珍画室里的故事说不完。”话里话外,酸溜溜的。

赵无极《Bonne anne?e》油画 1953

赵无极《29.09.64》油画 1964
在1997年出版的《圆了彩虹——吴冠中传》中,作者非常直接,对赵无极、黄永玉颇有微词,里面说赵无极因为娶了法国老婆,行为处事,对老同学简慢起来。书中直言不讳,“吴冠中与老同学朱德群、熊秉明一直保持着质朴诚恳的亲密关系,而同赵无极之间,总觉得似乎有层看不见的隔膜。。。。”(《圆了彩虹——吴冠中传》,页43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又说黄永玉拿走了一幅吴冠中的一幅油画,说好交换的,但黄没有给吴冠中画,于是渐渐断了交往。书里说,世态炎凉,让吴老心里不是滋味。但我看了觉得鸡毛蒜皮,不是俩人产生嫌隙的主要理由。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听闻吴冠中和赵无极之间曾经关系不错,但后来闹掰了,不大来往,只是一直不清楚其中真实原因。正好笔者最近参与筹备吴大羽弟子“丁天缺、庄华岳、吴藏石同学三人展”,经庄华岳家人指点,发现赵无极写给好友庄华岳的一封信。信里提到,1982年初,老同学赵无极到北京,“冠中在北京每天都见面,除掉我到西安和大同的几天,我们谈得很多,很坦白。他给我看他的画,我也诚恳的说我不欢喜的地方。他同我说在国内画画都要讲体材,形象受很多限止(制)。我觉得他的画根底上还是太旧,观察得不够深,所以画面上还有许多一班(般)看法的处置办法,我想所谓学院画开始也是一样的道路。我提起Breugel(勃吕盖尔)和Rembrandt(伦勃朗)虽然题材是平民的,但处置得同别的画家不同,我认为他们是写实画家最好的例子。”(致庄华岳信,1982年3月24日。此信现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并收入《人生之洗——庄华岳艺术展文献集》,页90,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

赵无极这番话无疑让吴冠中觉得自己大受委屈,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也许赵无极并不了解当时国情,不免有点苛求。但对于老同学的意见,吴冠中一直耿耿于怀,也很不服气,让他觉得两面不是人,夹在东西方之间,国内的人觉得他太新,国外的人又觉得他太旧。说实话,这口气,他一直咽不下去。

赵无极《22.07.64》油画 1964
吴冠中晚年功成名就,面对采访他更直接袒露心扉:“那时候我心里面有一个落差,但是我不服气,因为我觉得他走的路,不是我要走的,完全是两条路,我们虽然过去是同学,在法国也碰到过,但是他顶多在法国画苑开一朵玫瑰花,顶多是开(法国的玫瑰花)。几十年以后看,他没有实际东西,没有个人,他从法国学来,拿一点中国味道,加一点中国东西进去,在西方学者看来比较新鲜。我回来完全是走苦难的路子,我的路比他苦得多,但是我同他方向完全不一样。”(转引自“吴冠中谈文艺名家”一文,载《文史参考》第13期,第67页,2010年7月5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哪吒的粉丝们:福利来了,免票/半票!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昨天
戎评  ·  哪吒,这次的瓜太猛了
昨天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友塔游戏2025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3 天前
爱健身  ·  健身四件套,每人来一套
8 年前
治愈系心理学  ·  母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朋友圈
8 年前
科学网  ·  学术上的迷茫与困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