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公投以来,英镑按贸易加权计算已贬值15%,即将跌至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最低点。很多脱欧派人士错误地认为英镑下跌是好事,但近期状况表明他们低估了英国脱离欧盟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的真实代价。
人们很少会把英镑与尼日利亚的奈拉、阿塞拜疆的马纳特或马拉维的克瓦查这些货币作比较。但如果看一下今年以来各国货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根据彭博的数据,英镑在154个货币中排名接近末位。脱
欧公投以来,按贸易加权计算,英镑已贬值15%,即将跌至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最低点。
英镑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认识到特雷莎·梅(Theresa May)政府开始准备“硬”脱欧,这意味着英国将脱离欧盟的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
此外,市场担忧扬言削减外籍劳工和外资进入的英国将变成一个排外、难以预测和奉行干涉主义的国家。对于一个惯于以单一市场成员身份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大量外资的国家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巨变。由于英国的经常项目赤字高达GDP的6%,这种变化危险重重。要恢复市场信心实属不易,如果英镑持续疲弱,外国投资干涸,英国人就永远缓不过来了。
不幸的是,梅的新政府中有太多人对未来太乐观了,很多脱欧派人士错误地认为英镑下跌是好事。经济放缓、通胀上升和市场信心动摇共同限制了财政和货币政策,政府是否还有回旋的余地?
在给出答案之前,决策者必须直面现实,仔细评估脱离欧洲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究竟会让英国经济付出多沉重的代价。
即刻订阅《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APP
体验双语版文章
《梆梆地跌》
本周主题阅读 · 全球化与自由贸易
英国脱欧折射出全球推进“开放经济”共识破裂的危机。本周《经济学人·商论》系列文章将探讨全球化低潮期的贸易现状和发展方向:
-
《世界经济:开关盒》
梳理了全球化进程中庞杂的作用力,讨论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影响。尽管一体化的全球经济造成的压力确实常常被低估,但大部分对于经济开放的批评都有误导性。
-
《拯救全球化:复位键》
探讨如何“三管齐下”,让经济自由主义更公平有效。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跨境自由流动对贸易双方来说都是创造更多选择和机会的源泉。
-
《世界上另外十分之一的人如何生活》
关注那些被全球化甩在身后的人:世行本月发布的新报告指出,全球仍然有7.67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如果全球繁荣是经济学的首要关注点,如何减少这个数字就是个重要的问题。
-
推进贸易自由化越来越难,
《贸易协定:艰难谈判》
分析了TPP和TTIP的失败原因,以及WTO可能的翻身机会。更重要的是,当美国不再积极发挥领导作用时,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协议能否扛起大旗?
限时特惠期间订阅全年商论仅需298元
并可获赠经典合辑《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