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蒙古语版广播连续剧《我的乌梁素海》近日在总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随后陆续在学习强国平台,央广云听客户端及全国部分省区市广播电视台,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各频率,内蒙古盟市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平台播出。节目预告和播出期间,新华社、人民网、腾讯、北京日报、奔腾融媒、草原云、闪电新闻、广西都市频道、新甘肃、银川新闻网、新浪网等纷纷转发转载,互动量、阅读量均超过40万次。微博话题登上同城热搜榜,获得广泛好评。近日,国家广电总局《视听评论》2025年第15期对该剧进行了专题点评,对该剧艺术水准及思想内涵予以了高度评价。
一、人物故事多线并行,多视角长跨度讲述乌梁素海生态治理历程。
广播剧《我的乌梁素海》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讲述乌梁素海生态治理历程。该剧以主人公张悦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将复杂的生态修复工程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我”的故事。将时间跨度数十年的生态治理主线与人物成长线同框并进,交织呈现,通过保护野生鸟类、治理“黄苔”、引入生态净水渔业、渔场职工上岸、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动人故事,串联起乌梁素海生态修复的壮丽史诗。
二、以情感贯穿剧情始终,于细节处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勇气。
广播剧《我的乌梁素海》通过精巧的叙事、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成功塑造了渔民护鸟先锋“鸟长”张福全,生长在乌梁素海岸边的“草根”人民公仆王玉东、张悦,投身祖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科学家李畅、巴图、潮克以及逐渐转变思想,享受到生态治理“红利”的杨大利、秀兰等鲜活角色。激烈的戏剧冲突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成长,深刻揭示了生态治理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在剧集结尾处,借主人公儿子芦芽儿稚嫩的口吻说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点了题,也寄托了整部广播剧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深情歌颂。
三、沉浸式音效让故事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广播剧在表达环境、时空、情绪变化时,加入层次丰富的音乐、音效,引导听众沉浸其中。如,演绎春节拜年场景时,屋外鞭炮声、电视机里新春贺福、欢声笑语,奶茶入杯的哗啦声,营造热闹喜庆温馨的氛围。配音情感饱满,细节雕琢入微,使每个角色情感真挚、鲜活立体。主题曲《梦有多么美》歌词简洁优美,旋律悠扬婉转,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轻飏在芦花盛开、鱼翔浅底的乌梁素海。现在邀您收听广播剧《我的乌梁素海》,开启这场奇妙的声音之旅,愿这段故事化作声声祝福,伴您在新春佳节,收获温馨与感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