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懂经济
让连接发生,提供金融知识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葡萄树上的阳光 ... ·  昨天  
骏景农业  ·  玉米降价,又来了! ·  2 天前  
骏景农业  ·  玉米降价,又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懂经济

“无现金社会”的前景

看懂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23 11:33

正文

有始者必有终,放在历史的长河看,终会有一天纸币和硬币(现钞)消亡。一是技术更加发达,电子交易的成本更低更便捷,二是习惯于只使用现钞的人都不在了,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哪里还用什么现钞


   来源:玉鉴琼田

   作者:周琼


正文


最近关于“无现金社会”、商户拒收现金是否合法的争论很多。“无现金”的表述至少是不严谨,有人提出应该用“无现钞”(本文用此说法)或“非现金”。但老百姓通常以为现金就是现钞。


十几年前的新闻是商户拒绝刷卡,现在是拒收现钞,钞票不受待见确实以前罕见。但以后大概会越来越“正常”。


一、未来必然是无现钞社会


货币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根据《人类简史》,史上最早的金钱制度是约公元前3000前苏美尔人的“麦元”制度,以固定量的大麦谷粒作为通用单位来衡量和交换其他物品服务;以金银作为货币则始于公元前25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银舍客勒制度;公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吕底亚王国铸造出史上第一批硬币。北宋时期的“交子”则是最早的纸币。


有始者必有终,放在历史的长河看,终会有一天纸币和硬币(现钞)消亡。一是技术更加发达,电子交易的成本更低更便捷,二是习惯于只使用现钞的人都不在了,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哪里还用什么现钞。



二、每种支付方式的兴起都伴随着巨大的利益之争


手机支付正在取代卡基支付,引起这么多关注。其实卡基支付想取代现钞支付,也引发很多矛盾。比如:


“不堪银联高额手续费上海永乐家电拒刷银行卡”,《经济观察报》,2004-1-2


“中国银联首度回应‘拒绝刷卡’”,21世纪经济报道,2004-7-5


“消费不满10元超市拒绝刷卡?银联:消费者可以投诉”,东方今报(郑州),2014-12-24


国外同样如此,商户与银行和卡组织关于商户扣率的斗争贯穿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始终。从美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初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旅馆业就强烈反对大莱卡和其他信用卡公司收取的扣率(当时约5%-7%,看起来高得不合理,但那时信用卡公司都是手工处理对账,成本也很高)。商户们甚至联合起来自己提供类似服务,如1956年美国旅馆业协会创立的环球旅行卡,不向参与的旅馆和租车公司收取任何费用,但向持卡人收取年费。但这种模式被实践证明不可持续。1959年,美国西雅图的餐馆对大莱卡的商户折扣率和偿付时间很不满意,于是向所有采用信用卡支付的客户征收5%的额外费用(附加费),结果是大莱将这些餐馆剔除出受理商户的名单。并有了此后几乎每个卡组织都要规定的不准(向持卡人)额外收费规则(NSR:No surcharge rule),或译为禁止收取附加费规则,欧洲称为非歧视性规则(No-discrimination rule)。为协调成员机构利益,VISA在70年代首创的由卡组织确定一个交换费的模式被普遍接受,形成了银行卡产业的一套运作规则和利益分配机制。但近年来在很多国家,银行、卡组织与商户之间关于交换费和商户扣率的斗争愈演愈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刷卡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尽管可能费率有所下降,商户也享受了一定的便利和营业额扩大等好处,但总体刷卡手续费的负担可能还加重了。随便找了两条相关新闻:


“加拿大沃尔玛不再接受VISA 称费用‘高到无法接受’”,金融之家,2016-06-14


这里写:加拿大沃尔玛的发言人说,他们每年支付给VISA的信用卡卡费超过1亿加币,但手续费为多少因是“机密条款”无法透露。

“加拿大两大商业巨头休战沃尔玛不再拒收VISA”,温哥华港湾,2017-01-07

 

我觉得Frankel(1998)的一篇论文(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n the supply and exchange ofmoney, Antitrust Law Journal, 66:331–361)非常有道理,他将银行卡支付放在货币演变的历史中来分析。从古至今,新型货币形式或货币转移方式的垄断供给者都能获得“铸币税”。因为新的支付系统能大大减少货币的交易成本,供给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一部分。从铸币、银行券、支票的发展历史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包括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除良币)。Frankel重新诠释了格雷欣法则以解释不具有内在价值的银行券、银行卡体系(商户得到的款额低于商品标价)的竞争结果。他将格雷欣法则的含义推广,引入价格趋同(price coherence)的概念。价格趋同是指对同一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自然趋向一致,而不管其支付方式如何(我们可能遇到过少数商家对卡支付额外收费,但对大多数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存货和结账的商户来说,随支付方式不同而价格不同还涉及系统的改造,会增加结账的复杂性、可能增加结账等待时间,引起消费者的困惑和反感,很不经济)。价格趋同使得对各种支付方式的需求弹性降低。也就是说,即使商户被允许收取附加费,商户也经常不愿意对不同支付方式定价不同,因此交换费不是中性的。商户对银行卡经常是只能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all-or-nothing),这就增强了卡组织的市场力量。交换费与其说是对发卡方成本的弥补,不如说是卡组织利用市场力量对商户征收的一种税。由于有交换费,发卡行可以补贴持卡人,但持卡人的福利增进主要是建立在牺牲现金和支票付款方式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的(商户将交换费打入商品定价中)。


从Frankel“铸币税”的角度看,在电子交易方式出现之前,“铸币税”只表现为直接的经济收益。从卡基支付到手机二维码支付,掌握了支付结算基础设施的机构不仅可获得直接的结算手续费收入,还可以获得交易的数据信息,这是更为宝贵的资源。围绕数据资源的争夺和争议就更大了。核心就是到底“非现金”的“铸币税”归谁,或说怎么切割?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通知》 ,发卡行服务费率水平降低为借记卡交易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5%,贷记卡交易不超过0.45%,还有单笔金额上限,网络服务费率水平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收单环节服务费则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也构成了二维码支付手续费率自然的天花板。

最后哪种支付结算方式胜出,关键还是付款人和商户的使用成本(经济成本、安全、便捷等,例如更安全的NFC因为在使用门槛、便捷等方面不如二维码,目前接受并不广泛)。如果收取现金,商户还得让员工跑银行去存现金,还要有防现金盗抢、误收假币的设施等等,都是要成本的。如果某种电子支付方式的成本对商户已低于现金,他就有动力拒收现金,正如在刷卡手续费成本高于现金时他会拒绝刷卡一样。法律的规定如果不符合经济规律,法律也是会被规避、最终要被修改的。

三、现钞存在的意义


“无现钞社会”终将来临,只是难以判断时间,各国各地会有快有慢。一些非洲落后国家,反而在手机移动支付上有了后发优势,而英美等国家历史上形成发达而老旧的支付体系的,倒可能滞后。欧洲一些小国可能先进入“无现钞社会”,中国这样的大国区域差异太大。但是看到西部贫困村农户都开始用微信、淘宝,我觉得这一天也许不会太遥远。


有篇《从多层次支付服务体系角度看“无现金社会”这档事》很有道理,从战争纵深防御体系的角度,认为现金是支付体系稳定的支撑。的确,越高级复杂的系统越脆弱,越低级简单的系统越皮实,现金有作为一种备份而存在的必要性,在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破坏、黑客破坏等导致电子交易系统瘫痪时可以使用。比如电影《猩球崛起2》中,或者《2012》结尾时那种基础设施都被破坏的社会,哪还有电子支付。不过,如果只作为备份、平常几乎不用的话,要用的时候从哪去取呢?难道通讯都破坏了还能从银行网点取钱吗?


虽然“无现钞”会有利于反洗钱、使违法交易行为更好追踪,但在保护个人的隐私和自由方面,却是很不利。个人有权拒绝自己的交易信息被任何机构采集、分析吗?如果拒绝,可能有对其信用积累不利等后果,如果同意(或不经同意而而被采集),不管是用手机、卡,还是生物识别,个人在哪里交易将无所循形。最近对掌握这些交易大数据的企业边界、如何约束这些企业有很多讨论,但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掌握交易数据,相信政府在其认为有必要时,都是有权使用这些数据的(比如定位犯罪分子)。这我们得相信各国政府都是好政府,不会发生二战时德国政府迫害犹太人那样的事(想象一下,如果二战时德国已是无现钞社会,犹太人走到哪里用电子支付交易立即被定位发现)。即使政府是个好政府,那万一发生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少数派报告》中那种情况呢,被预言未来要犯罪的嫌疑人(汤姆·克鲁斯演的角色)要逃跑以设法洗冤(当然,按电影中的设定,都不需要电子支付交易,到哪里都有虹膜扫描认证身份)?无现钞社会,掌握了交易信息的机构,还真是近于全知全能全在啊。这些担心和疑虑,可能比纯技术、成本问题更难解决。



现钞存在的意义,除了满足还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人群的交易需求,对全社会来说似乎是一种战略备份措施,对个人来说似乎是一种保障自由的选择,无选择就无自由。但或者这些问题能寻求到较好的解决方案(如通过立法平衡个人信息的适当保护和部分让渡问题),或者因为无现钞带来的好处更大,社会容忍了这些不完美,现钞终有一天只能在博物馆中觅其身影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入手《现代货币理论》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