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有人发帖问:
外科手术打结,是否需要交叉打结?
右边是滑结
图源:丁香园论坛 @大沂河
手术中看到上级医师打结,很多时候用的是
滑结
,即在用非丝线的情况下
(比如「普理灵线」等合成线)
,头两个结打滑结,最后一个打方结,方便头两个结收紧。非常纳闷!因为书上一直说滑结不可靠。
是教科书错了吗?
一般来说,外科医生首先要对缝合线的种类、吸收性、张力等有充足的了解:
1. 很多人主观认为粗线更牢靠。其实不然!细线结扎收紧后成结,圈内间隙小,挤压效果好,止血效果好,而且相对牢靠。
2. 粗线收紧后成结圈内间隙大,容易滑脱,实际上并不牢靠。
3. 另外丝线成结好,可吸收线成结不好。
缝线分类图(参考来源 1)
我国传统标准缝线与 USP 标准缝线对比(
参考来源 1)
值得注意的是,可吸收线打滑结是非常不可靠的!
因为可吸收线和一些合成缝线表面光滑,打滑结容易滑脱松散。
现在丝线用得比以前少,但是还是有大量的手术需要使用。通常来说,
2-0 T(传统4#线)以下的细丝线成结好,打滑结也可靠;粗线和可吸收线打结慎用滑结。
外科结不易滑动,适合用于有张力或者相对大束的组织结扎。但是收圈较大,也就是说外科结收结之后结内的间隙较大,不适宜用于血管结扎。
可吸收线打结,方结最常用。可吸收线缝合组织第一个结通常打外科结,不易松散滑脱,更方便,为求牢固,通常打三个结。
很多合成线的成结效果不好就要打多个结,如方结或者三重结就比较牢靠。
滑结可保障每个绕线都到位,收紧到术者感受适合的程度。
方结在第三个结以后就几乎毫无意义了,所以这时候,滑结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事实上,专家教授们在多个滑结的间隙,会打一到两个方结纠正。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付必莽教授指出:特别血管线,如果不加方结,即使 6 个滑结也会松散开,所以我一般在滑结中加至少一个方结。
滑结的好处是可以随意收到想要的程度。
另外还要看线粗细,线越细越不容易松(成结好)。
5-0 以上的线,只要 4 个滑结也不易松了,3-0 以下,即可 5 个以上滑结也有松开的可能。
我参加肝移植手术时,亲眼看见术者缝第二肝门,至少 6 个结,但是开放后压力一大线就突然散了,止血后证实是线结散了,而不是断了。所以我一直要中间和尾结加方结。
图源:自己画的
前两个结打滑结基本上是高年资医生的习惯,也很实用。
如果前两个一正一反打方结的话,第一个结一旦不紧,第二个结也无法再收紧,所以结就废了。
两个滑结的意义在于:第二个结下压的同时可以把第一个结进一步收紧,所以对于深部结、很难挂针的地方等情况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