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拾榴询财  ·  8点直播通道调整通知 ·  昨天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信用跟随利率继续调整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日本国宝企业,悄悄在中国下了盘大棋 ·  昨天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4 天前  
简七读财  ·  过去100年,这类资产更赚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即使高考落榜,左宗棠也远比诸葛亮幸运,为什么?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6-10 21:01

正文


作者:关山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ID: caodi_zhoukan


在历史上,虽然有左宗棠这样举人出身的逆袭者,但从进士阶层中涌现的国之栋梁更多;在今天,也有高考落榜者自强不息取得卓越成就的,但为国家做出更大更普遍贡献的,无疑是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人才。



“落榜生”左宗棠


像高考这样的选拔人才制度,可谓人类社会最成功的制度设计之一,然而争议也一直存在,争议焦点是: 高考到底能否衡量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当年的科举“落榜生”左宗棠,是个很好的例证。但是,左宗棠对于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那般耐人寻味。



1874年,左宗棠62岁,突然给朝廷上了份奏折:把我免职吧,我不干了,我要到北京来参加会试。就像今天一个退休老大爷,突然不想买菜、带孙子了,也不跳广场舞了,嚷嚷着要去参加高考。


这可了得?左宗棠可不是寻常老大爷,此时他官拜陕甘总督,堂堂封疆大吏,而且正在筹备收复新疆——当时新疆被侵略者阿古柏盘踞,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整顿军队,减少冗员,做好了入疆作战准备。大战在前,怎么突然想到要进京赶考?



北京垂帘听政的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当然明白左宗棠的心思,颁下谕旨: 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并升为东阁大学士。


至此,左宗棠的最高学历,从举人跃至进士,这是他个人的一大步。为了这一天,他足足等了四十年。


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制度最为完善,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有些考生年纪很大甚至须发皆白了,还是“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后成为“举人”,然后才有“进京赶考”一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会试录取300名“贡士”。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贡士参加皇帝亲自监考的殿试,其实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秀才、举人、进士,区别大着呢。有人把科举与高考制度简单对应,说秀才算是初中毕业生,举人是高中毕业生,进士是大学本科生,并不恰当。事实上,科举与高考,还真没法简单对应。 科举考试晋级,比高考难多了,全省统一考试的乡试,其实就类似于今天的各省命题的高考了,此外,现在都把每省分数最高者叫状元,当年,状元只有一个。


云南过桥米线按价格分“秀才”“举人”“进士”,档次越高,价格越贵。左宗棠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当年科举,他停步于举人这个台阶上。



左宗棠1812年生于湖南湘阴,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就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在他那个年代,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人生向上唯一正道。



但左宗棠的“考运”不佳,他的秀才身份,是“纳资为监生”而来,也就是说,他花钱买了个秀才资格,才得以参加长沙乡试,中了个举人,这个举人中得也是勉勉强强:


当时考官胡鉴给左宗棠的考卷批了个“欠通顺”,等于直接宣告他已名落孙山,但发榜前,皇帝突然给湖南增加了6个举人名额,恰恰胡鉴又因急病猝然去世,几个考官再讨论是否录取左宗棠,也是争论不休,最后由主考和湖南巡抚(左宗棠的老师)拍板,才让他过关了。


但左宗棠在考场上的运气,至此已用光了。 接下来他三次赴京赶考,都铩羽而归。最郁闷的是第二次会试,他明明准备以第十五名取中,但终因湖南取中名额超过,而湖北未满额,而撤销了他的试卷,补给了湖北。


众所周知,左宗棠是个极有性格的人,三次不中,他怒了:不考了,回湖南乡下,当农民。


在左宗棠那个年代,举人与进士,云泥之别。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中了举人,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所以《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前人人瞧不起,中举后,顿时成了绩优股,人人争相巴结。但中了进士,则直接就是“皇帝的人”了。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从此进入仕途快速上升期。是一只脚还是两只脚踏入仕途,差别大着呢。


作为举人,左宗棠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但这只是理论上,距离变现,还很漫长。 他家里穷,没钱捐官,只能去做倒插门女婿,在古代,这是一个男人极丢面子之事,好在,岳父一家对他不错。他也认真务农课子,研习舆地兵书,自号“湘上农人”。


但他又如何能摆脱这郁闷?作为一个读书人,而且是一个自视甚高的读书人,只有一个举人身份?耿耿于怀,耿耿于怀。


《汪穰卿笔记》记载:左氏“晚督两江,前学政以道候补两江,见左,左恶声色斥之曰:‘汝此姓名,曾放湖南学差者非邪?曩时吾同试文何不佳?乃被摈。’高讽其文,逐节问之:‘此何不佳?乃被摈。混得学差却不耐烦校卷,有人才如左老三,乃不能录为门生,却来江南为汝长官,汝尚浮沈一候补道。如汝人才,岂复合作道。汝曾作官河南,知造何孽。’呼左右曰:‘来,为我行文河南,取他劣迹。’此人惭惧,告病去官……”


国之重臣,此时显示顽童心性,像段子里交警罚闯红灯的当年老师抄写若干遍交规一般,左宗棠大骂当年主考官,同时还背诵自己考举人时的文章,每背一问,就问一句:“这篇文章哪里不好了?像左老三这样的人才你都不录取,还要录取什么人?”把这倒霉的考官,活生生给吓跑了。


这个心结,确实很难打开。



左宗棠在家排名老三,自号“左老三”,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叫“今亮”,今日诸葛亮也。他很高调,当年在长沙城中,他曾提着独家定制的灯笼,灯笼上大书“老亮”二字,昂首往来,人称“亮灯”。后来从军打仗,所向披靡,一旦得意,辄曰:“今亮似犹胜于古亮矣。”



从所建功勋来讲,左宗棠确实超过了诸葛亮,一介书生,拥雄兵,破强虏,收复国土,立下不世之勋业,梁启超甚至称他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但相比功勋,左宗棠竭力想证明的,还是自己的学问。


左宗棠年纪大了,家乡人喊他“左三爹爹”。有一则轶事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几个发小写信说要去兰州看他,他很高兴,寄了路费。等这几个老乡到了兰州,左宗棠没事就陪他们喝酒侃大山。


一日晚饭后,左宗棠摇着把大蒲扇,挺着个大肚子,笑眯眯地问老乡们:“你们说现在的左三爹爹和原来的左三爹爹有没有两样?”老乡们摇摇头说:“没两样,没两样,还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壮壮实实。”



有个老乡盯着左宗棠的肚皮看了半天,抓了抓耳朵说:“就是肚子比原来大多了。”左宗棠用蒲扇拍着大肚皮哈哈大笑:“你们知道这里都装了些什么?”老乡们羡慕地说:“装的都是鸡鸭鱼肉海参燕窝吧?”


左宗棠摇摇头:“不对不对,装的是绝大经纶。”老乡一听惊奇得全都瞪直了眼睛:“啊?这个金轮得值多少银子啊?你把它吞到肚里多可惜啊。”左宗棠眼泪都笑出来了。


自诩一肚子绝大经纶,却只有一个举人身份, 许多年来,左宗棠的心,都遭受着这不甘的一万点撞击,他的性格本来就强硬鲜明、睥睨一切,科举不顺,无疑又影响了他的性格。


比如,他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友时,总兵樊燮来访,瞧不起没有身份的左宗棠,拒绝叩拜行礼,左宗棠责问,樊燮毫不给面子:“没有二品总兵向一位未仕举人请安的例规。”左宗棠被戳到了痛处,大怒,举脚便踢,大骂:“王八蛋,滚出去!”


樊燮气疯了,自认为堂堂正二品总兵,结果被一个举人身份的师爷侮辱,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咸丰帝弹劾左宗棠,后者差点遭遇杀头之祸,幸亏一众朋友帮忙,才逃过大劫,并有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盛誉。


这故事还没完:樊燮本身不干净,丢了官,返乡后,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之木牌,名为“洗辱牌”。聘请名师教导其两子,要求两子超越只有举人功名的左宗棠,为父报复。


他还命令两子有所成就前须身穿女装,以作激励:“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后樊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焚烧洗辱牌,告慰当时已作古的樊燮:儿子已在功名上压倒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都是个活得很真实的人,“举人学历”,始终是戳在心头的一根刺,所以,他年过六旬,还是作势要参加会试,取得进士身份。 但这个“同进士出身”,毕竟含金量大打折扣了,有人开玩笑说,进士与同进士,就譬如一本与三本的差别。


李鸿章


野史中有关于左宗棠这一块的段子:


其一,有次左宗棠去见李鸿章,李鸿章出来迟了。联想起李鸿章宠爱小老婆的传闻,左宗棠讥讽道:“与如夫人洗脚”,意为你为了小老婆不惜轻慢大臣。李鸿章毫不示弱,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仅是举人出身,无进士功名的心病,结果两人从此见面都绕着走。


其二,曾国藩晚年纳妾,左宗棠到曾国藩大帐中,看到曾国藩跟小妾在一起,出上联:“替如夫人洗脚”,曾国藩对下联“赐同进士出身”。


好不容易弄了个“同进士”的身份,却只等同于“如夫人”。左宗棠只能继续郁闷下去了。他这个人出名的脾气大,没几个好朋友,尤其是与曾国藩李鸿章都有交恶,这个学历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曾国藩李鸿章,都是堂堂进士出身的。


曾国藩



还有一则关于左宗棠的轶事:他由闽浙总督移任陕甘时,北上路过江西九江,府县官员照例前来谒见。这些人均为进士出身,左宗棠不爱理睬他们,惟有九江同知王某举人出身,是“我辈中人”。左宗棠因此对他另眼相看,留下来单独叙话。


聊得兴起,左问王某:“你说是进士好,还是举人好?”王某怎不知左大人心中块垒,朗声回答道:“当然是举人好哇!”


左宗棠一听,大喜,便问何以见得。王某说:“中进士后,要是作翰林,须致力于诗赋小楷;作部曹知县,也各有公务缠身,无暇专心修治实学。举人却可以用志不纷,最宜于讲求经济,而且,屡次入京赴考,饱览名山大川,足以恢弘志气;遍历郡邑形胜,也足以增长见闻,所以说举人强于进士。”左宗棠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此后逢人便夸王某才德兼优。


这个王某人,虽是马屁精,却也道出了几分实情,尤其契合左宗棠:他深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之精髓,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苦攻经世致用之学,对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