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渐渐散去的时候,也预示着这场战争会很快在网民的记忆里烟消云散。
彩云易散琉璃碎,毕竟流量靠不住,流量明星也是留不住的。
周杰伦、蔡徐坤微博超话之争引发的蔡周粉丝大战,是上周娱乐圈最热的话题。
这场没有硝烟的网络“战斗”,最终以上周日周杰伦影响力数据超越此前所有的明星超级话题突破一亿,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次日,“蔡徐坤粉丝团官微”发表“联合声明”,称退出新浪微博各项榜单竞争而画上句号。
▲周杰伦和蔡徐坤
作为话题核心人物之一的周杰伦,身上同时出现了“过气歌手”和“实力偶像”两个截然不同的偶像标签。
但即便如此,截至7月24日11时,周杰伦依然以2164万的影响力稳居明星超话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根据超话社区规则,每周日晚排名要清零重新计算)。
▲
周杰伦超话登第一
这场占据娱乐头条的“世纪粉丝大战”,起自7月16日一位豆瓣网友的无意发问:
“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而在此之前,周杰伦的超话排名一直在300名开外。
很多人将这场“战斗”视为人气和数据之战,称为曾经“偷过菜”、“抢过车位”的“中老年人”与年轻粉丝的“流量战争”,也有人说这是“80后”和“90后”、“00后”的不同偶像表达。
周杰伦和蔡徐坤,原本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的明星,却因为超话之争成为了针锋相对的两大娱乐圈粉丝阵营代言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作为传统时代偶像象征的周杰伦的粉丝群体,和与蔡徐坤等流量明星一同成长的爱豆群体(idol,即偶像),有着截然不同的粉丝文化。
▲
蔡徐坤及粉丝的logo
伴随着2010年台湾音乐力量的衰微,大陆本土娱乐借助互联网东风开始勃兴,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的兴起,媒介形态变化推动着造星机制巨变,崛起的是一个个占据各大网络平台话题榜单的流量明星,每个平台都极力打造依托自身特色的明星产业链条,所有的饭圈行为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数据化,对比十几年前的超女、快男选秀,早已日月换新天。
这个变化的背后,实则是一条由互联网划分代际鸿沟。
流量明星的台下,是95后和千禧一代为主力的受众群体,这群互联网原住民,成长于喧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耳濡目染皆是流量明星,在“奶头乐”理论指引下,世界在他们的视野中迅速分化。
原本那个犹如热带雨林一样繁复的社会,成了扁平的数据存在。
资本也乐见其成,不断推高“唯流量论”的热度,用数据的单一维度来衡量明星的价值,迎合受众喜好,决定影视、音乐等艺术作品的市场前景。
以至于人们被困在了各种互联网数据营造的白噪音里面,看似无限接近现实,实际上已经深陷各个互联网平台或信息发布方营造的幻境里。
▲粉丝狂欢后的迅速离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方的粉丝们杀伐征战不亦乐乎,背后是微博的日活、发帖量、阅读数等数据芝麻开花节节高,再次验证了微博平台的业界地位。
但微博能笑到最后吗?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深入剖析一下,会发现微博的头顶也时时盘桓着危机的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