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土
编辑:乔乔
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许愿的经验吧?你带着生日王冠,面对着闪着烛光的生日蛋糕,闭着眼许下一个愿望。也许是明天不下雨就可以出去春游,也许是想要那个特别炫酷的小汽车,也许是希望礼物里能拆出一个芭比娃娃,也许是快快长大。有的时候,希望会落空,你以为是芭比娃娃的礼物盒子打开来是一个小汽车。然而有的时候,你发现真的心想事成了,明天果然没有下雨。这种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诚心许愿起作用了呢?这就是典型的控制错觉:
错误地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引起某种特定的结果,即使这种结果事实上是不可控的,且完全是随机的
。
那么这种错觉是不是成人和小朋友们都有呢?科学家对此做了一个实验。首先,他们选取了133名7到12岁的儿童。然后,是这样设置的:
实验使用的是触摸屏,主要材料是36张2-10点的扑克牌。在每个试次的开始,并排呈现两张正面朝下的牌,一张红色的,一张蓝色的。有一圈小星星会围着其中某一张纸牌闪烁,每50毫秒就换到另一张牌上。
此时,要求小朋友选一张想看的牌,记录下TA的选择。
接着,纸牌变成了面朝上。左边或者右边的牌
会由一圈小星星来框定(称为选中的牌)
。
想看的牌和选中的牌
,有两种可能:
一致
(是同一张牌,比如都是右边的),
不一致
(比如想看的是左边的牌,选中的是右边的牌)。并且,实验程序保证了两张牌点数不同,因此选中的牌与未选中的牌相比,也有两种可能:选中的牌点数更大,或更小。每种情况都是由实验者来控制的。
紧接着,会呈现一个简易的5点量表,让小朋友选他觉得
结果是他自己控制的,还是电脑控制的
。
然后是另一个5点量表,让小朋友
选择自己的心情指数
。
一个完整的试次就是这样的,每位小朋友都需要做总共24个试次。此外,在实验之前,小朋友们需要填两个问卷:
魔法思维问卷(the magical thinking questionnaire)和儿童控制源量表(childrenlocus of co
ntrol scale)。但是后来发现问卷结果和实验结果没有关系。
结果发现,小朋友们出现了控制错觉。在这一百多名孩子中,
年龄较小
的孩子比年龄较大的,更加觉得结果是由自己控制的。并且,
在想看的牌和选中的牌一致的时候
,小朋友会更觉得结果是自己控制的。不仅如此,
选中的牌更大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