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8分电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2025情人节预测票房近9亿 ... ·  昨天  
宁德广播电视台  ·  创造历史!《哪吒2》电影票房破100亿! ·  2 天前  
香港商报  ·  破100亿!吒儿创造历史!! ·  2 天前  
都市现场  ·  刚刚!《哪吒2》票房冲破100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8分电影

为什么现在烂片横行?制片方、影院、观众,全都要背锅

8分电影  · 简书  · 电影  · 2018-01-03 21:58

正文

年末贺岁档,烂片占据了半壁江山。于是又有人不禁要问了,为什么现在烂片横行?

这个问题不知道被问了多少年了,其实电影业内人士何尝不知道原因,其实电影人们何尝不想拍出好电影功成名就,只是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办不到啊。

许多人更把矛头指向导演和演员,不可否认某些人确实就是冲着钱去拍电影,该骂;但有些人确实付出了许多,却还要被骂,就有些无辜了。

你以为中国导演个个都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电影有绝对的控制权吗?你以为中国的演员个个都是爱德华·诺顿能天天在片场改台词折腾全剧组吗?

其实真的不能把矛头都对准电影工作者,烂片多真不是几个导演和演员就能造成的现象,更何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烂片多是一件好事。

1.电影多了,所以烂片多了

为什么烂片多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凡事都不能太片面。如果只盯着烂片不放,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烂片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单从相传中国电影开始崩坏的2011年开始统计,除了2013年的全年上映影片数量有所下滑,其他年份都是一直增长,而票房收入每年都是有增无减。也就是说,拍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了。

因为拍电影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中国的电影市场才迎来了现在的春天,各种类型的电影纷纷挤上院线,电影院才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娱乐模式。

于是拍电影的人才得到了更多的金钱支持,我们也才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影。但我们并不能要求每一个拍电影的人都是神级导演,每个演员都演技炸裂,每个编剧都出神入化。

要知道, 能拍出好电影的人本来就是少数。 多数人都只是凑个热闹,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如果电影市场不火爆,他真的会去拍电影吗?可能未必。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凑热闹的人,给火热的市场添油加醋,让投资商看到电影市场的商机,那些好的电影人也很难得到金钱支持,也更难有创作空间。

而且在这群凑热闹的人之中,其实也不乏成为能拍出好电影的人。 例如受到文艺青年喜爱的韩寒,虽然《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两部作品严格来说良好都算不上,但至少韩导演是有进步的,《乘风破浪》就是一部学习借鉴的作品,他有在真正学习电影的东西,也许他真的有心把自己的《三重门》变成真正的电影。

所有事情都是双刃剑, 电影市场火热的同时,催生烂片是种正常现象 ,就算是电影产业最发达的美国,那边的烂片也不比我们少。

只不过是我们对于烂片的关注程度比人家要大而已了。

2.烂片是正常现象,烂片赚钱才是不正常现象

就是因为我们常常 过度关注烂片 ,反倒让烂片这种正常现象变成了不正常现象。谴责烂片是好事,但是过度谴责烂片,反而会被无良片商利用,于是许多烂片竟然也能通过炒作得到关注度,还真的能得到票房。

烂片数量占多数是正常的,烂片数量有增无减才是需要反思的。 从豆瓣口碑的统计来看,在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爆的同时,国产电影的口碑却是反比例下降。

烂片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年一样,越是骂他骂得越凶,他反倒是更加嚣张,更加横行霸道。

除了谩骂被利用成了一种炒话题的手段之外,电影院的拍片也必须得背上烂片横行的锅。因为目前电影院的排片规则大概就是,哪部电影有热度,就给哪部电影排得多,电影质量?管我P事。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一提到烂片就不得不提的《富士山居图》,这部电影的排片量当时高达40%,而更多的观众可能只是去电影院图个消遣,凑个热闹,也没想认真看,于是一部大烂片也赚得红光满面。

反倒是一些不错的国产片,居然出现主创下跪求排片的壮举,这实在是唏嘘不过。

电影院没有任何社会道德责任,他们不需要对观众的品味负责,能赚钱才是王道,如果电影人也是这么干,中国电影不烂才怪。

直到今年电影口碑得到了高度重视,“口碑为王”的效应才慢慢显现,如今也轮到烂片的主创跪求排片了。不过也不是每次都灵验,一些十分优秀的剧情片,也会因为多数观众的观影素养不高,而得不到回报。

所以要烂片横行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从制片到宣发到观众,每一个环节都是决定烂片产量的因素,这也是一个连带关系。

优秀的电影人数量有限,精力有限 ,烂片容易拍,所以数量比例上本身就有差别;平庸的作品本应是多数,但因为 烂片回报率也很高,既然烂也能赚钱 ,不如省点时间直接烂,所以烂片才越来越多; 拍出了好电影,观众还不一定欣赏 ,于是好电影就越来越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