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财知道
凤凰财知道公号,中国三观最正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事件的辛辣点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马斯克官宣大消息! ·  16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用户7491947398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财知道

贫富两极分化加剧了

凤凰财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21-05-03 20:08

正文

来源:公众号“非凡油条”(ID:ffyoutiao)


“占领华尔街运动”二次爆发?


2021年1月底,华尔街上演了散户疯狂“抱团”的一幕,此次散户对抗的是拥有巨大金融资源及财富、正在做空的金融机构。


平台对散户投资交易的限制暴露了散户相对机构的劣势。在面临可能的交易损失时,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往往能中途全身而退、及时止损,而散户却只能困于牢笼,被当做韭菜收割。


故针对此次投资机构对“游戏驿站”的做空,散户们纷纷抱团,提高该游戏零售商的股价,仅1月29日当天,该股价单日涨幅近70%,有力地宣告了散户的不满及力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橼、Point72、Melvin等做空机构面临着巨大亏损 ,其不得不抛售手中优质的股票资产进行补血,导致了道琼斯、标普、纳斯达克三大股指再次暴跌,而此动荡通过全球股市的交易传播,导致欧洲市场的主要股指也出现显著下跌。


可能有人觉得“韭菜们”想赚钱想疯了,机构赚机构的钱,自己赚自己的钱,人家做空也是一种正常的投资行为;我倒是觉得美国的投资者真性情,想表达不满就直接搞个反抗运动,看起来也的确起到了短暂的震慑效果。 许多媒体将此次“逼空”事件视为“占领华尔街二次运动”,背后彰显的是美国居民对财富分化的不满,社会割裂加剧。


回顾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该活动的民间网站曾表示:“10月底前我们将占领美国上千座城市并将集会扩大至六大洲。我们在迅速成长,从一个街区到一个城市。全世界将发生让你难以想象的变革。”为什么这次活动闹那么大?某一民间网站表示:该运动代表着99%的社会大众对剩余的top1%人群贪婪和腐败的不满,参杂了美国80年来的金钱恩怨。



时至今日,美国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富裕国家之一,贫富差距的加剧导致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IMF曾警示美国:“ 向上流动的前景越来越暗淡,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属于那些富人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那么上一代财富就会转到下一代,即所谓的“家族企业”或“啃老”。但美国又是一个提倡自由的国家,平等追求美国梦促使一部分人认为政府不能过于干预社会。于是,似乎贫富差距处于“没人管”的疯长状态。


可见,即使是最发达的美国也长期存在着财富巨大分化的问题。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同样也存在此种问题,2011年,英国数十年最严重的骚乱席卷了伦敦多个地区及其余城市,西方媒体评论:英国骚乱“真正的根源更为隐蔽”,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是骚乱的深层次原因。至2019年,英国10%的富裕人群,拥有者全国近45%的财富。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曾言,英国“经济病态的一个迹象”就是其存在过大的贫富差距。


除美英两国,贫富差距榜单上还囊括了法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南非共和国等国。可以说, 不论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还是同一国家不同阶层之间,总是存在财富的不对等,只不过看差距孰大孰小罢了。


富人多富?穷人多穷?


废话不多说,直接先上一波数据。从全球及以下5大洲的税前国民收入可窥探到,无论是2010年还是9年后的2019年,每年的钱大多数进了富人的口袋。 全球超50%的税前收入集中在前10%的人手中,近20%集中在前1%的人手中,中下层50%的人群收入占比则不足10% 。细分各大洲,其中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收入集中度最高,2019年近55%的收入集中在前10%的手中,亚洲、大洋洲、欧洲次之,分别为48.64%、40.05%、35.55%。


数据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WID.world)


具体到各个国家的财富人群分配,我们先看一下2003年与2013年美、法、俄、韩、中、南非的整体对比。对比2003年,中美两国的top1%人群拥有的个人净财富有进一步的上升, 2013年美、中top1%人群手中拥有的个人净财富分别占据了35.33%、27.35% ,较2003年分别增加了4.37%、6.75%。


2013年,美、法、俄、韩、中、南非六国中,top10%人群拥有的个人净财富均超过了50%,其中南非高达87.94%, top1%人群拥有的个人净财富更是高达56.26% 。中下层50%的人群的个人净财富却为负值且对比2003年,负值进一步增大,可见南非的财富差距极其严重。


数据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WID.world)


单独拎一下中国和美国,美国的贫富差距分化远大于中国,两国的贫富差距近年来都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差距扩大的速度非常显著。 社会Top1%的人群中,美国逐步从1990年的个人净财富占据整个社会的28%上升到2019年的近35%, 中国则1990年的16%扩大至2015年的近30% 。社会top10%的人群中,美国逐步从1990年的个人净财富占据整个社会的64%上升到2019年的近71%,中国则1990年的41%扩大至2015年的近67%,增幅26%。


而底层50%的人群拥有的个人净财富占比则越来越小,美国逐步从1990年的个人净财富占据整个社会的2.7%下降到2019年的近1.5%,中国的则由1990年的16%降低至2015年的近6%。虽然美国的底层人群拥有的财富占比小,但中国底层民众拥有的财富占比降速快。


数据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WID.world)


而南非这个特殊的存在也是令人着实好奇。从数据上来看,南非的底层50%人群拥有的个人净财富占比长期为负值, 这意味着南非的底层群众每年都在背着债过日子 ,而前10%则拥有着近90%的社会个人净财富。两者对比不得不令人疑惑:南非人民每天是怎么生活的?


数据来源: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WID.world)

除此之外,英国、印度等也不可避免存在巨大的财富差距。英国近几年,50%的个人净财富掌握在前10%的人手中,近20%掌握在top1%人手中,印度贫富差距则略大于英国。可见不提那些“暗箱操作”, 明面上的数据虽没有实锤“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但是贫富差距大确确实实存在。


为什么财富出现巨大的马太效应?


古代的科举之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似乎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效用没那么大了。读书仍然是许多农村学子的出路,但是“寒门难出贵子”也是事实。许多教学、经济资源落后的地区,学子要么就是中途辍学,要么就是考上一个一般的学校,走着一般的道路,过着一般的生活。就算拼尽全力上了个985的top高校,也会发现人才济济, 拼尽全力准备的东西,别人从小就开始拥有,一个努力争取到的机会,别人伸手就能拿到 。这并不是“读书无用论”,只是社会上确实存在出生就是资源,起跑线高了几个等级的事实,也能越来越看到相对的,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状况。


而在这个时代,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财富差距。


一是国际分工的出现,分配了一个国家该在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确定了居民所能获得到价值与财富大小。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带来国际分工,各个国家融合到一起发展,总该要规定你来负责什么,我来做哪样。


当然,这个分工这肯定得看自身实力来的,就好像不可能让美国当一个组装的角色,那不是浪费了华尔街金融大佬还有硅谷的技术能人的头脑吗?这么一来往往是发达的国家拥有更好的技术与知识产权,占据着财富最多的环节, 落后的国家只能靠着劳动力或者比较廉价的土地获得更小的财富价值 。于是,就会有发达国家越发达,贫困国家一直依靠救济过日子的现象。两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居民的平均财富也就会出现比较大的差距。



另一则是伴随着要素的自由流动,财富也在不同国家及人群中进行分配。就拿资本这一要素来说,资本的逐利性往往促使金钱流向更发达的国家,就比如你投一笔钱,你是打算投到某个毫无希望的失败国家,还是美国?毫无疑问是后者。


这么一来,美国拥有的资金更多了,有钱好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好了,居民整体平均财富也会上去。同时资本的流动,往往会使得富人更富。 富人将充裕的资金投向更高回报的离岸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财富,相对贫困的人群则可能连境外合格投资者的门槛都够不到 ,也就只能在收益率低一些的国内市场获得较低的回报。这么一来,两者的财富鸿沟又进一步扩大了。


还有一个重大的推手就是政府政策。面临经济全球化时, 不同的国家为了促进不同产业的发展或者是保护国内的民族企业,往往会采取不同政策 ,不同行业获得的资源就会有所差异,最后会改变不同人群可获得的财富收入,对财富差距造成影响。典型的就好比新兴产业和传统夕阳产业,国家助力发展新兴科技产业的时候,其新型知识人才可获得的财富就会进一步增多,传统夕阳产业工作的大多是老一辈员工,本身财富累计不多的话,再加上这么打击抑制或转型导致失业,财富收入递减,双方的财富差距就会进一步加大。


金融资源占有加剧财富不平等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影响了贫富差距,那么我们所鼓吹的金融资源,则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平等。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来想一下金融学的一个核心就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本身是稀缺的,该稀缺性会导致市场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部门,有了资源则会更好地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不出意外的话该部门是进入“良性循环圈”了,但是缺乏资源的部门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再者,由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的存在,金融机构在面临各类投资者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效率, 总是选择一直表现良好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服务,一些潜在的或者处于劣势的需求者,则被拒之门外。 上述金融资源所表现的“唯效率效应”明显就是加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金融资源的“挤出效应”也限制了不同人群资源的可得性。就拿理财投资而言,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往往要求更高的投资门槛及更高的风险偏好,一些金融素养不强的贫困群体,拥有的财富少,投资也偏保守一些,这把风险阻挡在门外的同时,也把更多的可能性财富丢弃了。同时,一些金融机构的服务存在着“看人下菜碟”的现象, 富裕群体往往会得到更好的VIP服务及面临更多的财富产品选择,贫困群体则会被“排斥在外”。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资源组合效应”带来的贫富差距加重。这里所谓的“资源组合效应”是选择优质的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时,往往能带来更稳定、更庞大的财富来源。对于高眼界、多资金的富人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股票、基金、外汇等多个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拿美国的富人而言,财富前5%的家庭持有85%的股票,收入低的家庭还是先保证衣食住行再说,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以忽略不计,持股更是接近0。在这资产组合下, 富人则能凭借多组合投资拿到更高的投资回报,仍旧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