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美城镇
华易研究院立足“智慧社会,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秉承“创新、发展、智能、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构建中国智美城镇建设与运营生态圈——战略合作伙伴联盟体,主营业务涵盖新型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和产业新区三大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2 天前  
华商报  ·  张伟丽再度卫冕金腰带! ·  2 天前  
今日悉尼  ·  澳洲洪水肆虐,香蕉价格恐涨至$14澳元/kg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美城镇

【行业动态】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相关情况

智美城镇  · 公众号  ·  · 2024-05-21 21:24

正文

NEWS

5月20日下午,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相关情况。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副司长陆冬森出席发布会,就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总体考虑、重点方向、文件主要内容、下一步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数据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王旭东主持发布会。


情况介绍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城市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单元,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是反映数字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总结地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近期正式印发实施。


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其中有四方面重点考虑。 一是紧扣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 《指导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城市为载体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治理、生活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既体现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性,也突出城市转型需求的针对性。


二是聚焦以数据贯穿全链条推进城市转型。 《指导意见》强化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生命周期,推进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践创新,打造一批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推进城市经济、治理、生活数字化转型相互赋能、融合互促。 与此同时,针对城市面临极端事件时韧性不足,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不够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以数字化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


三是统筹技术设施赋能与基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当前数字技术正推动城市从物理空间扩展到数字空间,带来了城市在线上线下协同管理、新业态监管应对上的不适应性。《指导意见》突出强化一体化、集约化思路,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技术架构升级迭代,推进城市设施联通、数据融通、平台互通、业务贯通。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适数化改革,建立适应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规范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模式变革、方式重塑。


四是聚焦城市转型中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长效运营。 《指导意见》突出数字化赋能产城融合发展,激发数据要素对城市价值创造的乘数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新型产城融合,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同时,进一步创新可持续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创新产城联动的社会化参与机制,鼓励政企合作,激发市场参与活力。


《指导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一是明确总体要求,确立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二是在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在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优化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等7个领域,部署了具体的转型任务。三是在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方面,明确了2大转型基础,即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四是在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方面,明确了3方面任务,通过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创新运营运维模式、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确保城市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五是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等推进落实保障措施。


我就先简单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下面,我将和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此次国家数据局等部门研究制定《指导意见》,请问有哪些考虑?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为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当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近年来,在各部门的协同推进、各地方的创新实践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智慧城市从建设各类独立的“点状”信息化系统,到各部门依据管理职能提供“条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再到逐步探索推进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面上”集成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上海“一网统管”、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生态云”等,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在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 新挑战 。比如, 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数据要素潜能尚未充分发掘、建设运营长效机制仍不健 全等等,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智慧城市的建设深度、广度边界持续拓展,模式深刻调整,驱动力从以技术驱动为主,向数据资源贯通、数字技术赋能、机制制度创新协同驱动转变;发展模式从条块分割、单点突破向一体推进、协同发展转变;治理服务模式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转变;服务模式从人人交互向人机协同转变;发展范围从城市内部数字化提升,向城乡统筹、区域协同转变。


为顺应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指导意见》,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全域数字化转型”要求,请问什么是全域数字化转型,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有哪些?谢谢。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 吴晓宁: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先来解释下什么是“全域数字化转型”,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方面,要完善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体系,探索建立共性组件、模块等共享协作机制,加强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 在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方面,要鼓励城市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改革,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在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方面。要因地制宜推进数字经济与城市数字化治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推动城市“数字更新”。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做好三个“全”。


一个是“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在城市经济产业、产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韧性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场景为牵引,破解数据供给、流通障碍,形成一批社会有感、企业有感、群众有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


再一个是“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 要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还有一个是“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 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

央视记者:

《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请问如何理解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关系,下一步如何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 陆冬森: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兼顾城市治理现代化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级版。 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在新时期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


一方面,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力量,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以数字产品与服务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城市集中承载着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活动,智慧城市为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创新和应用搭建验证和推广平台,如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都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直接体现。


《指导意见》中强调了以城市为关键载体平台发展数字经济,一是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构建多层次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兴数字产业,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在城市场景的集成应用,发挥城市作为人才集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生态。三是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协同互促发展,创新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激发新型产城融合服务能级与数字活力,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速创新资源共享助力以产促城,增强城市数字经济就业容量和吸附力。

上海证券报记者:

《指导意见》提出,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中央赋予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规划和建设的职责,请问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如何有效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荣辉:


谢谢您的提问。城市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单元,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考虑包括:


一是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核心任务。《指导意见》全面落实数字中国建设“2522”框架要求与任务布局。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协同发展,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培育形成数字中国建设内在动能。《指导意见》提出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的内在动能,数字中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环境。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加快以城市场景为载体、产城融合为支撑的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数据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竞争新优势。


三是展示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效。《指导意见》体现“场景牵引、以人为本”推进原则。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形成一批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应用成果,推动数字中国落地见效,让城市全体居民的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安全,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中国经营报记者: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适数化改革,请问如何理解,能否介绍下其中的内容?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 陆冬森: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伴随着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与治理体系的深化重塑,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发展的问题,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在强调以数字生产力赋能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推动适应数字生产力的相关组织、流程、机制等生产关系优化调整,是数字时代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转型。


在文件起草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地方有适数化改革的实践基础。比如,重庆市推进建设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对城市的治理网点、管理流程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带来了新的变化;再比如,北京市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快速响应市民需求,创新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数据共享融通基础上,改革整合基层执法资源,以数字赋能增强基层治理力量,等等。


我们认为适数化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制度藩篱和堵点卡点,主动对不适应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变革重塑,推动跨领域、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制度创新。


《指导意见》重点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规范、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创新设计,提出开展管理服务手段、管理服务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适数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规则规范和运行流程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首创精神,探索央地协同推进数字化变革与制度创新,及时总结、复制、推广适数化成功经验,具备条件的,我们将推动转化为全国性政策和制度,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