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化妆品观察 品观
化妆品产业值得信赖的财经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化妆品观察 品观

套证泛滥/违禁添加,起底染发市场乱象

化妆品观察 品观  · 公众号  ·  · 2025-01-02 17:32

正文


虚假的繁荣。




无论是想变美显白,还是单纯想遮盖白发,染发已成为很多人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居家染”兴起,染发类产品在抖音等电商平台上一片热闹景象,不少染发产品显示“已售100万+件”。


硬币的另一面,在野蛮生长和低价内卷下,染发行业正陷入“虚假繁荣”的泥沼里——套证、夸大宣传、以次充好、违禁添加……市场乱象触目惊心。


日前(12月27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关于29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4年第63号)》,其中染发类产品以11批次位居榜首,为不合格重灾区。



把时间线拉长。2024年全年,国家药监局通报的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共计535批次,其中染发类产品占比21.3%,全品类中垫底。


这一串数字,揭开了染发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


01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 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 研发实力做支撑

超400亿染发市场乱象丛生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银发经济”崛起,染发市场迎来了爆发期。


据GlobalInfoResearch报告,2020年——2025年,全球染发剂市场规模将以8.4%的复合增长率迅速增长,到2025年预计达到302.90亿美元,其中中国染发剂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


染发市场高速发展,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1.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2030年左右超60岁老人占比超20%,而银发族是染发市场主力军;2.年轻消费群体追求个性化,对多彩发色需求旺盛;3.随着染发技术不断优化、操作门槛不断降低,DIY/居家染发成为潮流,染发日趋日常化。


然而,与行业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市场上染发类产品乱象横生,存在三大痼疾:


一是套证泛滥,货不对板。


某染发品牌负责人介绍,目前市面上有三种类型的染发产品:双剂啫喱、双剂乳霜以及单剂啫喱,其中最常见、主流的染发产品是双剂,但相较于单剂而言,双剂成本更高。这就导致不少品牌钻空子,产品注册资料、包装标签显示的是双剂,实际生产的产品却是单剂。


其举例,A品牌注册资料、标签内容均为双剂乳霜体系,实际产品却为透明双剂啫喱体系,“这就是典型的实际内料与备案内料不一致”。


与此同时,“一号多商标”“一号多名称”屡见不鲜。长期以来,由于特殊化妆品在注册时无需提交产品标签图片,导致有品牌利用信息差,通过修改产品包装标签的方式将一个批准文号“衍生”出多个产品,而这些产品的配方、原料和工艺实际上并无二致。



譬如,某染发品牌B的抖音官方旗舰店内,在售的多款热销染发产品,包装不同、产品名不同,却共用同一个批准文号,而该批准文号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对应的产品商标为C。很显然,这是B染护品牌套了C染发品牌的特证。


根据《化妆品观察》获取的第三方数据,无论是A还是B,都是抖音TOP级染发品牌。知名品牌尚且如此,遑论其他小品牌。


二是生产过程违法添加,不合格率全品类垫底。


染发产品,一直是抽检不合格重灾区。横向来看,202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抽检了护肤品、彩妆、洗护用品等22类不同化妆品,不符合规定和添加禁用原料的化妆品共计535批次,其中,染发产品共计114批次,占比21.3%;纵向来看,在国家药监局的抽检公告中,染发剂不合格率连年位居前列,如2023年抽检出不合格产品共计601批次,其中染发类以177批次居首,占比29.5%。



具体而言,染发产品不合格主要涉及成分比对,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产品标签与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不一致;2.未检出标签及/或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示的染发剂;3.检出产品标签及/或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未标示的染发剂。简言之,就是产品实测染发成分与其包装标签或者注册批件中的内容不符。


成分比对问题背后,折射出染发剂超标/违规添加的劣质染发产品正泛滥市场。


在老爸评测的测评中,染发产品的“遮羞布”被撕开:市面上常见的19款染发剂,其中4款含有其他的刺激/易致敏成分,5款涉及套证;市面上7款比较火的“白转黑”染发产品,其中5款含有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占比超七成。


而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准用染发剂有75项,并不包含硝酸银。硝酸银属于限用原料,只允许添加于染睫毛、眉毛相关产品中。


无论是染发剂超标,还是违规添加重金属,除了不符合化妆品相关法规之外,还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身体危害:大多染发剂组分都有一定的致敏性,尤其当染发剂被超限量添加,引起过敏反应的概率就会显著增大,轻则红肿,重则发生肿胀、起水泡、流黄水,甚至化脓感染。


三是虚假宣传,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在线上购物平台、直播间里,染发产品的高致敏性往往被忽略,大多广告存在误导,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泛滥成灾。


譬如,为了证明致敏性低,不少染发产品都标榜“天然无刺激”“植物成分养护”,甚至宣称“孕妇可用”“儿童可用”。而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染发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注“染发剂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不适合16岁以下消费者使用”等警示语。


让消费者心动不已的还有价格。以抖音一款热销染发膏为例,据主播介绍,该染发膏含人参根提取物、何首乌根提取物、灵芝提取物等多种植萃成分,洗发、护发、染发三合一,温和养发、持色久且操作简单,19.9买5包送5包,也就是说,不到2元便可获得理发店300多元打造的染发效果。


物美价廉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结果就是为自己的冲动消费付出代价。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有关染发产品的投诉高达上千条,投诉内容大多与染发效果不及宣传预期有关,还有消费者使用网购的染发剂之后出现严重过敏症状。



某消费者就投诉,听信“直播间里虚假宣传”而拍下的某品牌染发剂,“使用后耳朵后面脸上(洗发水冲洗流到的地方)大面积过敏,经医院诊断为染发剂使用后严重过敏”。


02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 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 研发实力做支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伊嘉儿数学  ·  孩子的挫折教育
8 年前
治愈系心理学  ·  毕淑敏: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