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书先生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温书先生

人与人,永远是相互的

温书先生  · 公众号  ·  · 2019-05-07 20:01

正文

点击上方 「温书先生」 即可关注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文 / 师父曰   图 / 花瓣网

来源:师父曰(ID:sfy192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 播维维朗读 音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情,几乎是每个人都避不开的话题。


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有人情,有来无往终成陌路。


试想一下,如果一段关系中,一方不停地付出,而另一方得寸进尺地占便宜,这样的交情能够长久吗?


答案不言而喻。自古以来,通晓人情往来真谛的人,从不占别人便宜,让别人吃亏。


1

“不怕自己吃亏,就怕别人吃亏”


知名企业家褚时健,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


经历了少年得志,老年跌入谷底的他,却依旧能在八十高龄时绝地反弹,再次成为亿万富翁,究竟凭借的是什么呢?


纵观褚时健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原则: 不让别人吃亏。


当年他准备东山再起,种植橙子,无奈资金周转不足,却有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投资”他。


原来正是褚时健过往“不占别人便宜”的交往理念,赢得了众人的信赖。


做人最大的体面,不是辉煌的时候被多少人熟知,而是落魄时还被多少人惦念。


能被人挂念着,不就是因为双方在过去的人情往来里攒下了深情厚谊吗?


得益于别人的帮助,在褚时健84岁那年,他种植的橙子“褚橙”在全国大卖。不料有一阵子,褚橙遭遇了大量的差评。


褚时健当即登报道歉,并毅然决然地砍掉了3.7万棵树,这相当于两三千万的收入。而这,只是为了调整果树的间距,让它们充分吸收阳光和雨水。


很多人不解,怎么舍得砍掉这些“摇钱树”,褚时健却坚定地说道:“不让别人吃亏,这是我的原则。”


以往,8个褚橙才有一公斤。经过调整后,5个褚橙就有一公斤。


果然,上天不会亏待每一个保有良心的人,褚橙又得以大卖。


有人问褚时健:“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他是这样回答的:


“让别人去评价吧,我很难评价。但有一点,我在做事的时候,不怕自己吃亏,怕别人吃亏,这是我的优点。”


人与人都是相互的,想得到别人的信赖,就得先付出自己的诚意。


交情,说到底就是信任,信任难得而易碎。


因此,当别人信任你时,你不仅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更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2

人与人之间,全靠一颗心


作家三毛在去法国留学前,父母再三叮嘱她,出门在外一定要凡事忍让,牢记吃亏是福。


三毛将父母的话语谨记在心,不仅经常主动打扫,还帮舍友们铺床。


一开始,舍友们很感谢三毛的付出,可久而久之,大家就习以为常,觉得三毛做这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她们的日常就变成了这样:


“三毛,我现在很忙,帮我洗下衣服吧。”


“三毛,我准备去约会,借你裙子穿一下。”


“三毛,地板脏了,你怎么还不赶紧打扫?”


……


三毛未曾忘记父母的叮咛,但是舍友们的反应,却让她感到心累。


或许你也有过相似的内心体验,捧着一片赤诚之心,却无人珍视,最终难免心灰意冷,然后渐行渐远。


亲戚托你办件事,你放下自己的事,跑前跑后终于搞定,亲戚不但一句“谢谢”都没有,还在背后埋怨你没尽力。


做点小生意,某个朋友一来,每次都要拿走点什么,还附带上一句“就知道你不会跟我计较这点小钱。”


对方有难时,你尽全力相帮,可一但你需要帮助时,那个人却无影无踪,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费力而不讨好的事做多了,再热的心都会慢慢变冷漠。


无论什么感情,都不是单靠一方的支撑就可以走下去。


一直付出而得不到回报的人,一旦寒心,终会失望,最后转身离开,再也不回头。


人性并不凉薄,只是每个人也都不傻,若是真心诚意总被辜负,总会收起那份好,给更值得的人,给懂得珍惜的人。


占别人便宜,表面看起来是自己得到了好处,其实不仅丢掉了尊严,还失去了真心。便宜是占了,人心也都没了,简直得不偿失。


与人交往,不占对方便宜是最基本的礼貌。


没有一个人的付出是轻而易举的,一定是得花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唯有时常感念对方的好,才对得起那份热情,对得起那颗淳朴的心。


3

有来有往,才叫人情


不占便宜,并不是意味着互不麻烦对方,而是讲究你来我往。


杜月笙曾说:“不要怕欠人家人情,只要懂得还就好了。”


有来有往,并不是我给你一个苹果,你就得回我一个苹果。


有来有往,是我以真心待你,你也回以真诚。


有来有往,心才能靠得更近,温暖才能常萦绕左右。


姑姑和她好朋友琳姨在同一栋楼,一人楼上一人楼下。


两家人从不怕互相麻烦,也从不让对方吃亏。除了平时唠家常,就是各种好吃的往对方家里送。


有一次,姑姑让我把刚做好的酸甜排骨送去琳姨家,我才惊奇地发现,琳姨家的家具居然跟姑姑家的一模一样。


一问,才知道,原来之前两家人装修时,琳姨一家回乡下了。两家人的家具,从挑选、购买和摆放,都是姑姑和姑父一手包办。


当然,姑姑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琳姨也当仁不让。姑姑一家出门远行,家里的花草和宠物,就全交给了琳姨。


禁不住好奇的我问道:


“姑姑,你跟琳姨多少年交情了?”


“我们啊,该有30年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