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母是指我国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流通硬币,因为它是由铝制成的,因此被称为铝硬币,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发行流通硬币。这一分钱一经上市,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尺寸合适,重量合适,颜色银白色,在市场上迅速流通。
他说:有三种面额,一分、二分和一分。该分款已经发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自1950年代以来,它每年都发行。流通产品的收藏价值不高,只有五大天王的收藏价值只有几万。这四条小龙只有几百块钱,但如果是错的话,收藏价值就不一般了。
这枚1956年的一枚硬币是硬币中的第一种硬币,但这枚硬币很奇怪。在年度数字1956之后,又增加了另一个数字1。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版本的硬币。这是硬币模具上的一个错误。只印了一批硬币后,就发现了这些硬币,再加以回收和销毁,这是一条漏水的鱼。
看到错误的硬币后,专家们不敢评估,数量太少,流通后在货币表面形成了一层纸浆,增加了币值。如果每个人还能在流通中遇到这种错误版本的硬币,一定要把它收集好,不要花掉它。
我国硬币按图案和文字划分,我国硬分币可以分成平芒版、露芒版、平露版和混合版4种。
1、平芒版
平芒版又称平版,指的是硬分币背面图案中连接两根麦穗的飘带较长,飘带各从左右两根麦穗的外部第一颗麦粒的芒尖上飘出,向内绕一弧形,末端正好和第二颗麦粒的芒尖相平连接。
“分”字提勾是平滑的圆弧勾,“刀”字横撇相连接,其背面特征概括为“平芒、分字圆弧勾、刀字横撇连”。
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大。平芒版主要由沈阳造币厂铸造。平芒版的数量远远少于露芒版的,最早出现的平芒版是1955年的1分和5分,“四小龙”位在平芒版之列。
据初步统计,硬分币平芒版有如下年号:
1分(31个)
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73、1975、1977、1979-1982、1984-1987、1991-1992、2005-2013
2分(35个)
1956-1957(注:1957年的2分,只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分管货币发行的马德伦副行长主编的《中国名片人民币》等相关人民币的设计与印制资料中有实物图样,是否为样币,一直是个谜,好似大众流通领域未有发现)、1959-1964、1974-2000
5分(23个)
1955-1957、1980-1981、1983-2000
2、露芒版
露芒版又称凸版,指的是硬分币背面图案中连接两根麦穗的飘带较短,飘带各从左右两根麦穗的外部第一颗麦粒的芒尖上飘出,麦芒被飘带遮挡。
飘带向内绕一弧形,末端落在第二颗麦粒的抽芒处,把第二颗麦粒的芒全部显露在外,“分”字提勾是凸出的拐角勾,“刀”字撇有小缺口,其背面特征概括为“露芒、分字拐角勾、刀字撇缺口”。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小。
露芒版主要由上海造币厂铸造。最早出现露芒版的是1974年的1分和5分,最后出现露芒版的是2000年的1分(流通中偶见散币)。832凸版已引起人民的广泛兴趣,并逐渐得到认可。
据初步统计,硬分币露芒版有如下年号:
1分(16个)
1974、1976、1979-1984、1993-2000
2分(4个)
1981-1984
5分(7个)
1974、1976、1979、1981-1984
3、平露版
平露版又称平凸版,指的是硬分币背面图案中连接两根麦穗的飘带较长,飘带各从左右两根麦穗的外部第一颗麦粒的芒尖上飘出,向内绕一弧形,末端正好和第二颗麦粒的芒尖相平连接。
“分”字提勾是平滑的圆弧勾,“刀”字撇有小缺口,其背面特征概括为“平芒、分字圆弧勾、刀字撇缺口”,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大,如1972年1分。
或“分”字提勾是凸出的拐角勾,其背面特征概括为“平芒、分字拐角勾、刀字撇缺口”,正面国徽图案直径略小,如1978年1分。
两种平露版均为上海造币厂铸造。
据初步统计,硬分币平露版有如下年号:
1分(2个)
1972、1978(币面文字、图案有明显变化最早表现在1972年和1978年的1分上,是唯一两个平露版)
2分(未见发现)
5分(未见发现)
4、混合版
混合版指的是同一年号分别拥有平芒版和露芒版两种版别。
其中1982年的1分是唯一两个版别正式进入大众流通的分币,1981年的1分和5分是唯一两个版别见于装帧流通的币种,其他混合版分币见于大众流通和装帧流通两个领域。
据初步统计,硬分币混合版有如下年号:
1分(5个)
1979-1982、1984
2分(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