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北京广播电台的朋友聊天,讲到她们节目里的一位男嘉宾曾毕业于世界知名商学院,并以此为标签去大肆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
甚至还参加了一档融资节目。结果在节目中被评委怒怼:你连这些最基本的商业常识都不知道,你确定你是XX商学院毕业的吗?
朋友说现在很多名校海归给人不务实的印象,小事情做不下去,进企业打工又不愿意,疯狂为自己加个人标签,制造公众影响力。
但其实并不了解当下的国内环境和舆论氛围,社会评价优秀的标准与学校里并不一样,
越是用光环说话,越是想证明自己了不起,越是会弄巧成拙。
谈及某知名传媒网红,一直标榜自己是某海外名校传媒专业毕业,电台朋友吐槽说:她根本没有正式进入媒体工作的经历,也没有在媒体的行业里做出过突出成绩,只是靠着名校的个人宣传,四处蹭公关活动,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最终因为核心精力没有落到做事上,创业失败,如今也销声匿迹。
可见,“名校宣传风”成为了很多人自我宣传的标签,但是招数被用烂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反而为他人留下了绣花枕头的印象,败坏了学校的名声。
仔细观察了身边一些工作几年后还在不知疲倦地用大学作为自己核心标签的人,发现这样有深刻名校情结的人往往是名校边缘专业的学生,或者走了狗屎运能够加入名校,与真正的精英为伍的人。
这样的人存在非常严重的侥幸心理
,会自嘲自己是学渣,但是内心的优越感无与伦比,因为他们的实力不足以撑起他们的自信,但是他们的学校可以,自己的同学可以。是一种严重的“依赖性人格”,最容易拥有虚无的成就感,陷入自我满足之中,难能做出更进一步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