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线徐州  ·  突破 6000 个!徐州新能源车主看过来! ·  昨天  
蔚来  ·  你与春天的距离,就差一场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北京诺德安达爆雷!国际学校倒闭潮真要来了吗?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7-06 14:12

正文

就在昨天,北京房山诺德安达学校正式向家长群体发出通知,宣告7月5日为该校区运营的最后一日!

消息一出,国际教育界一片哗然。要知道 就在上周,该校在公众号上还可预约7月6日的校园开放日活动。结果下一周就说要关门了,如果这周有家长缴费报名,那岂不是正好被“套牢”?

家长也纷纷指责该校如此晚的通知,非常“不负责任”。已经7月了,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都基本结束,让家长怎么找学校?

△图片取自新学说

虽然学校表示, 所有在校学生可以转到顺义诺德安达校区,并且 愿意接受转学的家庭将免除第一学期的学费。但两个诺德安达学校,一个在西南角,一个在东北角,相距86公里!难怪有家长说,这不是转学,是移民了吧!

学校希望留住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不给家长思考转圜的时间,让家长“被自愿”地只能同意去顺义校区,就算留得住人,恐怕也难以留住心啊

国际学校对家长越差,家长就越不愿相信国际学校;家长越不愿相信国际学校,国际学校收益就越差,对家长和学生也就更不好了。

而且一所国际学校爆雷,以及爆雷后对家长的态度和采取的补救措施,也会影响其他国际学校里的家长——

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看着,就怕这场国际学校接连爆雷的“多米诺骨牌”最终有一天也会砸到自己孩子的头上,军心动摇、人心惶惶,想早点逃离或许还能自主把握命运,更会让那些原本想要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本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更加害怕和犹豫了。


国际化学校“倒闭潮”要来了?

这已经不是诺德安达第一次关闭中国境内的学校了。

在今年3月,深圳龙华诺德安达学校宣布,因运营资金等问题,学校将自今年9月起停止运营。学校给出了两个选择,一是转入深圳本地的爱文学校,二是转入广州的诺德安达学校。而原龙华诺德安达的校址,现在已经是一所DSE课程学校。

此外,佛山诺德安达今年5月发布的招生简章也显示,该校已转为民办普通高级中学,学费由18.3万/学年,减少为2.85万/学期。宁波诺德安达的官方公众号则停留在了今年1月。

作为一个成立于1972年的全球性国际学校教育集团,诺德安达在中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等27个国家拥有56所学校,超过5万名学校。自2002年进入中国后,巅峰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南京、成都等地有超过21所学校,包括9所外籍人员子女校,和12所双语学校。

不仅是诺德安达,此前深圳哈罗礼德、深圳查特豪斯、深圳德威书院等学校都因各种原因面临停办,这些还都是国际知名的教育集团品牌!我们常和家长说,择校要选大品牌,看来这一点在这些年也要十分谨慎了。

国际教育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宏观上看,民办教育政策的收紧、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裁员潮汹涌而来、中产返贫、消费水平降级、生育率一降再降等种种原因,都在影响着家庭的决策。

有顺义妈妈告诉我,因为 消费降级 ,他们从北京的国际化学校,转到上海、海南等学费更低的民办双语学校;原本暑假动辄花上十几万去参加海外夏校、夏令营和旅行的家庭,也开始性价比更高的国内游和家里蹲。

再加上 即使出去留学了,外国学历贬值、就业异常艰难、 84%的留学生回国还要继续卷的情况,让 教育的回报率也持续走低。花费百万甚至千万,最后月薪几千的现象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国际教育本身的问题也不少。 比如:

资方急功近利以敛财为目的插手学校管理、国际学校违规办学违规招生、外方校长变成被架空的花瓶、外教大量减少且教学质量堪忧、教师流动性大、国际学校管理越来越中式化同质化、国际教育内卷和应试越发严重、学生仍然要大量刷题和补习外国考试,以及接连不断地泄题和取消成绩、竞赛研学保录公益背景提升水分太多等等……


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群原本坚定国际教育理念的家长, 很多选择在幼升小或小升初阶段先转回体制内, 先观望一下 ;而且体制内学费跟国际化学校相比,真的减少了太多, 给孩子多留一些钱不香吗?既然在国内求学和出国留学都很难找到好工作,那为什么还要多花这笔钱呢?


国际教育还值不值得读?

尽管如此,目前来看仍然有一批家庭坚定选择国际教育。

比如
不差钱的“二代”们, 不论孩子本身优不优秀,这群孩子大多选择出国留学。像是:
  • 华为二公主姚安娜,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现在进入演艺圈发展;

  • 信雅达老板的二女儿郭文景,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并创立了AI公司Pika Labs,现在估值14亿;

  • 哇哈哈的宗馥莉,从美国的佩珀代因大学毕业后,被父亲一手培养成为接班人;

  • 万达集团老板独生子王思聪,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在自己创业失败后,回到万达集团上班;

  • 还有刚刚与七匹狼公子联姻的特步公主丁佳敏、毛巾帝国洁丽雅集团的“二叔”石晶、上海爱家集团总裁李彦漪,这些“网红”的“企二代”也都在自家公司里上班……

对于这些顶流阶层的“二代”们来说,留学就是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生活,为家族增脸面,而不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毕业后自有家族企业为他们托底,他们的父母也不必看投资回报率,既然留学是这个顶流阶层的标配,那么自然是要送孩子出去“增加一些阅历”的。

此外,还有一波希望孩子接受 更多“个性化培养” 的家庭,也在坚定选择国际化教育。
几位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曾经告诉我,国际教育的核心在于孕育更多可能性:
不仅注重学术,也注重身心培养,尤其是孕育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后劲和加速度。”
一所学校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在全人教育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特长。”
国际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而且出口方向这么多,尽管大家都在力争名校、TOP10、TOP30,但依然可以错位竞争,并且也并非只有进入前10的名校才意味着成功。只要学生有自己的创意,每个人的未来都会非常精彩。”
所以,只要对于差异化、个性化、全人教育的需求在,国际教育就永远有它的“铁粉”在。
而对于家长的这些需求, 国内的大部分国际学校恐怕都得 “加把劲” 才行。
房山诺德安达关闭的案例,警示了国际教育的从业者,运营的时候要好好运营—— 不仅硬件和软件得跟得上,还得想办法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结束的时候更要善待学生和家长, 只有让家长感觉选择国际教育是安全和值得的,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


国内高校也在崛起

“反向留学”越来越多?

目前的国际教育存在的基础之一是:海外的大学教育优于中国。所以中国家长需要花大价钱,通过国际化学校这个“桥梁”,帮助学生从中国走向海外。

可现在的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

国潮已然崛起,中国人更看得起自己的东西了,甚至外国机构排的中国大学世界排名,都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在崛起了:

  • 2024QS排行榜中,中国大陆有71所高校上榜,进入高校数量位列全球第3。

  • 2024U.S News排行榜中,中国大陆有25所高校进入全球前200,规模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2。

所以国内的好学生在国内是有好大学读的,只是近几年考生人数还是太多,等再过几年,随着人口逐年减少,考生与大学之间的供求关系会有所改善。我想,这也是大量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从国际学校转回体制内的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吧。

当未来中国教育真正崛起、成为世界一流了,那么把中国学生渡到外国学校去的国际学校,恐怕数量会进一步减少;而把外国学生渡到中国大学的海外的中国学校,可能会越来越多。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又将如何应对?

7月8周一晚19:30

英国顶私竞争愈发激烈,

还不知道“特长”可以弯道超车吗?

7月9周二晚19:30

大学四年该如何规划?

学校都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7月10周三晚20:00

鸡娃资源那么多,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

7月11周四晚19:30

在平和/鼎石读IB课程到底有多卷?

7月12周五晚19:30

加高vs英高vs国内高中(平和),

就读体验有何不同?

7月15周一晚19:30

通过数字看美高10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