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日报
洞知大事,趣味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尔滨日报  ·  揭秘!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十大精彩瞬间! ·  16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提供免费充电、过站休息等服务 | ... ·  19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纪念邮票首发 ·  19 小时前  
海伦融媒  ·  -40℃?!真的!冷得很“突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日报

​“世界之最”哈尔滨造!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尺寸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在“哈电”焊接制造成功

哈尔滨日报  · 公众号  · 黑龙江  · 2024-12-31 21:3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台单机500兆瓦扎拉水电站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的消息。该转轮是藏电外送骨干电站发电机组的“心脏”,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处于世界前列。文章介绍了转轮的结构特点、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哈电电机的技术团队为完成制造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介绍了扎拉水电站的相关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世界首台单机500兆瓦扎拉水电站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制造成功。

该转轮是藏电外送骨干电站发电机组的“心脏”,对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2: 哈电电机成功攻克了超大超厚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强韧锻件焊接难题和复杂曲面超厚水斗高效高强韧焊接制造难关。

哈电电机采用数字仿真技术、锻焊制造工艺路线等,进行技术攻关,为高效优质完成转轮的焊接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观点3: 扎拉水电站是国家“藏电外送”骨干电站,也是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

该水电站的转轮制造成功对于推动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藏电外送”骨干电站发电机组的“心脏”在哈产成。12月30日上午,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最大尺寸冲击式水轮机转轮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制造成功。世界首台单机500兆瓦扎拉水电站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跃然出世,标志着我国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的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

“哈电电机与合作伙伴同题共答、攻坚克难,成功实现扎拉转轮焊接这一最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工序,对加快西南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哈电电机董事长王贵说。该水轮机转轮是国家“藏电外送”骨干电站扎拉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的“心脏”,为发电机发出500兆瓦额定功率提供原动力。哈电电机在项目业主中国大唐集团的统一组织下,自主研制的冲击式转轮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转轮采用锻焊结构,由1个轮毂锻件和21个水斗锻件组成,焊接后的重量超过90吨。

冲击式水轮机是用压力管道引导水流冲击水斗式转轮进行能量转换的水力机械,电站落差大、压力高。扎拉电站设计水头671米。转轮是直接影响机组效率和最重要的受力部件及通流部件之一。在机组运行状态下,时刻承受高频率的动态压力,对机组的稳定运行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焊接制造要求极为严苛。作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冲击式机组转轮,其轮毂锻件直径尺寸为4.7米、厚度达1米,创造了马氏体不锈钢最大锻件世界纪录;加工后的转轮最大外径6.23米、最大宽度1.34米,也是冲击式转轮世界之最;且由于材质、型状、尺寸等原因,焊接、加工等环节的制造技术,都处于相关领域的前沿,探索制造的过程,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焊接制造要求极高、难度极大。

为突破扎拉500兆瓦冲击式转轮焊接难关,哈电电机开展了技术攻关,采用数字仿真技术,进行大型水斗的模锻技术研究,选择了性能优异且高效的“锻焊”制造工艺路线;通过三维检测模拟计算进行装配焊接,探索选用了最优的焊接参数,用高强韧的焊缝将马氏体不锈钢锻钢制造的轮毂和水斗焊接在一起,提高了转轮的冲击韧性及耐疲劳性能。

哈电电机组建扎拉转轮焊接技术团队,针对马氏体不锈钢强韧焊接要求和复杂曲面超厚水斗转轮的结构特点,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水斗装配定位、焊接工位、焊接变形控制及焊接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对焊接制造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焊接技术方案,为高效优质完成扎拉500兆瓦冲击式转轮的焊接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扎拉500兆瓦冲击式机组转轮的焊接制造,哈电电机破解了超大超厚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强韧锻件焊接难题、攻克了复杂曲面超厚水斗高效高强韧焊接制造难关、掌握了超高结合强度表面强化制造工艺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关链接:
扎拉水电站是国家“藏电外送”骨干电站,藏东南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核心电站,也是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