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最新政策、权威解读、实用信息、独家观点。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投稿:[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湖南: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 ·  15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河南:全力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三农

春耕 · 农田建设丨“这地改造以后农机具都好进了,地也好耕了”

微观三农  · 公众号  · 农业  · 2025-02-19 15:31

正文

春寒尚未散尽,微风却已悄然带来丝丝暖意。广袤的田野间,大型机械 伴随 轰鸣声已经 展开 热火朝天 的建设 。今天的春耕进行时,我们重点关注农田建设——


安徽巢湖:高标准农田建设掀起新热潮

在巢湖市中垾镇小联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往来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工,施工人员在春节前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目前项目已全面复工,力争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小联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马丰成 摄
小联圩村拥有基本农田4700多亩,部分丘陵地带的耕地高低起伏,制约了粮食生产。2023年,小联圩村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年便完成1000亩中低产田改造。2024年开始,小联圩村又对约2700亩中低产田实施改造,项目完工后,该村近八成耕地将“变身”高标准农田。据了解,中垾镇高标准农田改造面积1万亩,主要集中在小联圩村和建华村,分别约2700亩和7300亩。目前,总体完成进度48%,预计5月中上旬完成建设。

据了解,在中央财政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的背景下,2011年至2024年底,巢湖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7万亩,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不仅能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还将有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待项目完工后,将为农作物种植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道县:扎实推进耕地恢复工作 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在道县乐福堂镇新富塘村耕地后备资源开垦建设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原本杂草丛生的荒草地,通过清杂、平土、翻垦,被整治成了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大片田地,随着村民们将杂枝和石块清除出去,一块块平整好的田块在大山之中格外醒目。
“我们是以村为单位,实行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组织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照图斑,逐块摸排,理清废弃园地、草地,面积、位置、耕种现状等情况,彻底摸清存量。再通过完善一些配套设施,开展土壤培肥整治等形式,改善区域耕种条件和运输条件,来推动复耕复种。”道县乐福堂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张明说。
乐福堂镇地处县城西北部,属边远山区,具有山多田少和多岩石凸露的特征,待开发荒坡较多。今年,当地抢抓政策机遇,在各村实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可恢复资源等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建设,提升项目区耕地质量,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建设项目用地刚性需求,道县每年流出耕地5000亩以上。为牢牢守住全县66.4万亩耕地保护目标红线,道县结合耕地类图斑整改、耕地恢复、乡村振兴等业务工作的开展,拓宽工作面,细化工作对象,大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使耕地保护知识深入村民心坎,及时解决村、组、户耕地类建房、种养殖业、修路等选址、测绘、审批等问题,提前储备耕地后备资源,同时在耕地后备资源、耕地可恢复资源中筛选出坡度低、土质肥、水源好、交通优的地块进行开垦复耕。

“目前,我们已完成耕地恢复翻耕起拢6000亩,举证5200亩。通过耕地恢复工作的开展,不仅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也极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预计6000亩耕地恢复投产后,能为当地老百姓增加年收入2000万元。”道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成福生说道。


甘肃张掖:“田”上新变革 高标准农田有“钱”景

近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三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预计将要完成共计2010.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到“不误春耕、更利春耕”。

2019年以来,该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达3891.33亩。 2025年,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计3013.6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给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让“小田”变“大田”,还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模式,同时,推动了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夯实“耕”基,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长期效益,该镇从制度入手,明确责任主体,实行 “谁主管、谁负责”,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成立专门的高标准农田工作专班,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各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定期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重点围绕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通电、通水、运行情况等开展排查,分类整改,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真正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湖南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抽查

春节过后,澧县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带队对在建、已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工程质量抽查。

工程质量抽查现场。潘熔

澧县农业农村局一行深入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域认真了解工程建设进度情况,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检查。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工程方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正常发挥效用。各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红线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施工安全工作,杜绝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据悉,2024年澧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共投入11773万元、建设4.19万亩高标准农田,受益8个乡镇、16个村。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到问题25处、及时整改25个。


黑龙江绥化:构建监督体系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绥化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将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作为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重要切口,通过构建全链条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机制、强化执纪问责,为黑土良田建设注入“廉动力”。自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全市共发现问题线索71件,立案50件,留置7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推动建立完善制度机制10项,北林区创新管理模式获省级推广。
绥化市纪委监委组织成立由纪检监察干部、农业专家、村民代表构成的“1+1+N”专项监督检查组,聚焦项目实施、农田管护及利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发现管护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责成相关部门及乡镇认真整改,推动健全完善《绥化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南》等制度机制10个。北林区实施“三管”“五护”“一查巡”“五不准”管理制度,被省级全面推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