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在一台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结束后,发朋友圈感叹:
动态心电图1万6千次室早,大多在夜间睡眠时出现,手术台上总共推了8mg(毫克)的咪唑安定针并且关灯才让病人睡着,成功
消融
。
一般2mg基本就倒了,他的酒量真够好的!
原来,20多岁的小刘(化名)接受介入心脏手术时,因特殊情况需要他睡着。
不料,医生注入常用麻醉剂量,他居然精神抖擞,直至注入一般人3倍的麻醉量及其他措施,才将他麻倒,而他“抗麻”能力如此强与其好酒量有关。
然而,本来一台普通的射频消融术却一波三折,难点频显。病人躺上手术台时,王利宏教授发现,心电监护几乎没有早搏! “这就与打鸟一样,鸟不出现就不能瞄准开枪,早搏也无法标测消融。”王利宏教授仔细分析了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发现大多数室性早搏发生于夜间睡眠时。
于是,为诱发出室性早搏并使手术顺利进行,王利宏教授当机立断,决定让病人在睡梦中进行手术。
“室早的射频消融手术常规是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病人是清醒的。但这个病人特殊需要他睡着。”
令医生意想不到的是,麻醉过程中又节外生枝。术前知道患者会喝点酒,医生便在一般人静推1-3mg(毫克)就起效的咪唑安定(一种麻醉镇静药物)基础上加了点量,小刘居然毫无睡意。“再加点量”,
最后,医生共推了8mg咪唑安定,达到一般人3-4倍的剂量,同时将手术室灯全关了,营造了催眠环境,才终让其昏昏睡去。
“继续!”医生打开灯,忙碌起来。与预料的一样,病人睡着后室性早搏逐渐增多,王利宏教授瞅准时机,非常准确地标测了靶点,成功完成了消融手术。术后追问病人才得知,
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刘年纪轻轻却是酒坛 “豪杰”,平时一瓶红酒没任何感觉,二瓶红酒才会稍感头晕!
小刘出院后,鉴于室性早搏与熬夜或者精神紧张、焦虑,吸烟、饮酒有关,医生嘱咐其回家还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饮酒、过度劳累等。
过量饮酒为何会影响麻醉?王利宏教授介绍,
对于麻醉药来说,酒精可说算是克星了。
一般来说,长期酗酒者在接受麻醉过程中需要比一般人更大剂量的麻醉药。
“酒精和麻醉药都要从肝脏代谢排出体外,
酒量好的人往往
肝酶表达增加,麻醉药物代谢加快,往往要增加剂量。
并且酒精使血液容量增加,使麻醉药浓度减少。同时若长期饮酒的人会有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导致增加血球蛋白,很多麻醉药会和球蛋白结合而减少其功能。另外,慢性酒精中毒者,它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脱髓鞘作用及增加燐脂体的含量,所以凡是溶于脂肪的麻醉药,都会减少其作用。而且慢性酒精中毒会促进酵素分泌,加速药物的廓清排洩,所以增加麻醉药物是可以预估的。”
王利宏教授表示,
酗酒病人不容易被麻醉,但一旦被麻醉后,却不容易恢复。
因为药物的半衰期会因为酒精而延长,同时药物在刚开始时的需要量稍微增加,但其作用时间延长,所以追加麻醉药时要特别小心。
“长期酗酒除了有害身体更会提高手术与麻醉的危险,因此喝酒还是适量为止,万一需要手术麻醉,请提前告诉医生您的饮酒史。”
三、胃,
由于酒引入之后直接进入胃部,所以酒精对于胃部的刺激也不能忽视。可能偶尔一次的过量饮酒会引起胃部的不适,但是若不注意,长期大量饮酒的话会引起胃炎,胃出血的情况发生。
新闻来源:杭州日报
本期编辑:高磊